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外资“风”向标:从争风到避风

http://www.gkong.com 2012-08-02 10:1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近期,风电设备制造行业正热传外资撤离的消息,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将关闭在呼和浩特的工厂,印度苏司兰将在天津的公司转让给国内企业。这两家跨国企业,一家为全球最大,一家为亚洲最大,在国际上均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其举动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如今这一风向标正传达出外资将撤离中国的信号,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

  这种情况与几年前外资风电企业蜂拥而入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美国、欧洲的风电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唯有中国的风电市场持续增长,因此维斯塔斯、歌美飒、通用电气、西门子、苏司兰等跨国企业大举进军中国,跑马圈地。他们凭借着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处处争风,形成了行业垄断地位,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然而,短短几年内,外资风电企业竟开始打退堂鼓,酝酿要撤离中国,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从竞争力的角度,经过一番摸打滚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明阳风电等内资企业集体发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实现了快速崛起。相较之下,外资风电企业的先发优势逐步减少,成本偏高,利润大减,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滑,风光不再。

  二是从市场空间的角度,自2011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后,市场已相对趋于饱和,产能出现过剩。据业内人士称,国内风电企业有30%~5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风电行业已由广受追捧的新兴行业转为竞争性行业,正从狂热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在此情况下,不仅外资企业,包括内资在内的风电企业统统开始寻找行业发展的下一个新大陆。

  从国际上来看,印度风电市场方兴未艾,正成为众多跨国风电企业的避风港。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报告,印度的风电潜力远高于之前印度政府预测的102吉瓦,高达3000吉瓦;而与此同时,印度的电力需求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据预计,到2020年印度电力需求将增长到2104吉瓦。由于印度政府大力支持风电,使得其市场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事实上,外资“风”向标经历了从争风到避风的转变过程,这并不是个例,对中国大多数行业来讲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庞大的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所有跨国企业觊觎的“蛋糕”。他们大举进军中国,极力形成并巩固垄断优势,在带来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行业的正常发展,不少行业均发出“狼来了”的呼声。

  但值得庆幸的是,一部分内资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经受住了考验,开始了绝地反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赢得了比较优势,对外资企业的市场空间形成了挤压,不仅在国内市场对其造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步步紧逼。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经过直追猛赶,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其视野也越来越宽广,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开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风电行业的上述变化,即外资的一进一退和内资的一退一进,反映了一部分中国企业在与跨国企业的交手与博弈中逐渐赢得了竞争优势,实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变化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内资企业切实提高了创新能力。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明阳风电等通过技术许可合作的方式,很快掌握了国外先进的大风机技术,夺回了市场份额;如若不然,很容易被外资企业“锁定”,陷入只退不进的窘境,这种情况在有些行业内表现比较明显。

  总之,从风电行业的经验可以看出,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政府要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对外资进行引导,既要避免行业过热发展,也要避免外资的突然撤离,引导行业正常发展;内资企业则要增强信心,不要被强大的外资企业吓倒,要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中不断开拓市场空间,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