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引领创新 挺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脊梁

http://www.gkong.com 2012-08-17 1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这里是一片创新的热土,无数知识分子胸怀科技创业、产业报国的理想,在此踏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这里是一座创新的熔炉,无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在此锻造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脊梁。

  这里是一个创新的高地,无数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诞生并实现产业化,培育和发展起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里就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东海之滨到茫茫戈壁,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88个国家高新区犹如88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闪烁着科技与经济交相辉映的光芒。

  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国家高新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代价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应运而生 走过20年辉煌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世界新技术革命惊涛拍岸,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作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建立新兴产业开发区的战略构想。

  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明确了“为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的指导思想。

  一批科技勇士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率先“下海”,在北京中关村创办科技企业,逐渐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里,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源头和中国新兴产业的发祥地。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位于中关村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诞生。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火炬计划及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批准建立了武汉东湖、南京、西安等26个国家高新区,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正是在这一年,邓小平题写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

  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建立苏州、无锡等25个国家高新区,完成了国家高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初始布局。

  1997年,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新的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崭新阶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家赋予高新区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2007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35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使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8家,苏州工业园区也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

  20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贯彻落实“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新兴业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并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科技企业在国家高新区成长壮大,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一大批科技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这里孕育成长,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改革开放擎起高新技术产业化旗帜

  20年前,国家高新区在建设之初大多都是在杂草丛生的城乡结合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兴办高新区,高新区的一些创业者对于高新区如何发展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20年后的今天,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气氛浓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城区。

  这些变化背后的奥秘就是因为国家高新区成功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积累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年来,国家高新区擎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全国性技术交易机构、第一家不限制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打着鲜明市场经济烙印的做法,成为我国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始点,为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

  营造创新小环境是国家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经过20年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国家高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突破了原有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了有序而灵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

  除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建立起了新型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凝聚各种创新资源,建立起从孵化培育企业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完整工作体系。

  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给了国家高新区发展不竭的动力,使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991-2011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45%,相当一批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GDP)在所在城市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内涵式增长的重要力量。2011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13.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2.3%;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的35%,研发投入强度为全国的3.2倍;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7倍;万元GDP能耗则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创新驱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基地

  20年来,国家高新区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民生需求,瞄准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在前沿关键技术开发、重大系统与装备研制、国际技术标准创制等方面超前部署,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成果,成为引领我国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基本涵盖绝大多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一些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产业都初具规模。

  目前,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领头雁”,甚至在国际市场纵横捭阖。如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主导或参与创制国际标准86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近800项;联想集团登上了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第二的宝座;中星微电子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科兴生物的SARS疫苗、人用禽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与发达国家同步。深圳高新区的通信设备制造“双雄”华为、中兴将生意做到五大洲,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通信设备商。武汉东湖示范区企业烽火科技掌握全球领先水平光通信技术,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已进入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家高新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显著进展。沈阳高新区在推动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在关键领域和核心制造技术上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逐步发展成为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保定高新区将原有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与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构建了以风力发电产业链、太阳能发电产业链、新能源设备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群,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

  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数量高速增长,还确保了增长质量,实现了高效、集约式发展。据统计,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增加值为7亿元,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高新区在20年发展历程中,先后遭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两次危机使各经济体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高新区却受冲击较小,不少国家高新区还逆势而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凸显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国家高新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未来、布局长远的远见卓识。

  引领创新成就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富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生产业力量,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直接的意义。

  经过20年的探索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培育了以联想、方正、华为、尚德、中联重科、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武汉烽火、明阳风电、成都地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深圳通信设备、武汉光通信、大连软件外包、张江生物医药、无锡物联网、杭州电子商务、保定新能源、长沙工程机械、杨凌现代农业为代表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并不断涌现出文化创意、研发外包等新兴业态。

  2008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全球消费需求萎缩、世界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的同时,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我国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一系列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部先后发布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并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要“开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工作,加强对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的指导”。

  面向未来的国家高新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国家高新区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永葆创新激情和创业活力,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