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国内企业面临大考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

http://www.gkong.com 2012-09-10 16:02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中国光伏企业刚看见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带来的“曙光”,紧接着便传来噩耗,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程序,产品范围比美国有所扩大。这无疑是对还没从美国“双反”中缓过气来的中国光伏企业又一重击。

  中国的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而美国仅占10%。欧洲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意义远远大于美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电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对记者表示,如果中国不开拓内需市场,那么此次立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光伏制造业低水平盲目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

  几经波折终成定局

  在美国决定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并初步裁定推出30%~250%的惩罚性贸易关税之后,欧盟是否会追随美国步伐对华实施“双反”就成了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此间各种猜测不断涌现,业内人士心情也如坐过山车般起起落落。

  7月24日,包括德国SolarWorld在内的数家欧洲太阳能板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起申诉称,中国的制造商在欧洲低价倾销产品。这些欧洲企业希望对中国产太阳能板征收反倾销关税。按照相关法律,欧盟在接到反倾销申请书的45天内,将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SolarWorld提出申请后,国内很多光伏企业已经预感到了欧盟迟早会立案。

  而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令众多业内人士燃起了希望,默克尔在与中国高层对话时称,“希望欧盟委员会、有关企业与中方一起尝试通过沟通交流来排除和解决问题,不要启动反倾销程序”。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尽管默克尔有承诺,欧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程序和决策机制,事情并不是由领导人决定。只要企业申诉是按程序走,立案就顺理成章。

  此间,业内一直流传这一条消息,即8月31日,欧盟已经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确认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但此消息遭到了商务部的否定。

  上周末,商务部紧急召集英利、尚德、天合光能、阿特斯4家企业的代表于9月4日下午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欧盟“双反”。但不知为何,商务部又临时取消了这个紧急会议。

  直至6日,悬念终成定局。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当日就此发表谈话,称对此举“深表遗憾”,并敦促欧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失去欧盟如断一臂

  中国的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美国占据了10%。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对此,赵玉文曾表示,一旦欧盟“双反”立案,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据了解,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元人民币。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指出,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英利董事长苗连生也曾表示,如果欧洲反倾销立案,将导致中国光伏产业百万人失业。

  去年以来,多晶硅、光伏组件价格一路暴跌,加上市场需求不振,中国光伏制造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之中。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超过九成停产,大批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倒闭。即使是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同样陷入恶化。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已经从30.5美元/公斤下降至23.6美元/公斤,降幅达22.6%,各光伏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美国投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盲目发展陷入泥潭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太阳能光伏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个大环境中,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太阳能电池产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56%,组件占61%。

  曾有外媒报道称,中国企业加入全球竞争,直接将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价格拉低40%~50%。Scheuten太阳能公司的主席HansWillemsen曾在申请破产的时候说,来自中国的竞争实在“太强”。德国大多数媒体也认为是中国企业的后来居上导致了德企破产。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中国光伏产品频遭“双反”的原因。

  在外忧频发的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内患也在逆境中逐渐暴露。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第十二届中国光伏大会上罗列出多条发展难题,包括产能过剩,产业链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水平落后,标准、检测认证等环节不健全,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光伏产品市场发展太快,效益诱人,光伏制造业低水平盲目扩张,致使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不足,外部因素一有变化就难以抵抗。而地方政府为了提升业绩,增加税收,也成了光伏业盲目扩张的一大推手。

  “光伏产业这几年走得太快了!一年干了五年的活儿,五年之后变得无路可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也感慨地说道。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指出,企业在规模上攀比,竞争激烈。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已陷入“过度竞争泥潭”,要做好3~5年内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准备。

  降低成本拓展内需

  光伏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棋。尽管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出现暂时困难,但未来光伏产业向好发展的根本趋势没有逆转。政府与企业都在努力寻找着光伏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史立山指出,目前制约太阳能发电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较高,离开补贴难以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光伏发电产品的价格,只有实现了光伏发电价格与其他能源价格的基本相当,光伏发电市场才能够真正释放出来。这就需要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快培育国内多元化的光伏发电市场,积极推进“上网电价”和“分布式网络”。

  国务院8月23日召开的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陈家昌表示,科技部今年4月正式发布了《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以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为中心,技术创新与“金太阳”示范工程相结合,面向全产业链的布局攻关,多层次的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体系并举的原则,推动低成本高效的晶硅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和高倍聚光电池产品产业化技术。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表示,工信部近期正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发展基金、技术改造等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内需市场扩展。同时,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鼓励自给式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的价值”研究。

  从地方政府来看,近日江苏省明确继续对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给予政策扶持,新一轮扶持政策实行地面、屋顶、建筑一体化统一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确定为2012年1.30元、2013年1.25元、2014年1.20元和2015年1.15元。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挖掘内需市场的脚步已逐步加快。日前,晶科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公司已经获得中广核太阳能开发的30MW供应合约。组件将应用在新疆哈密开发的光伏电站中。而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之后,已开始准备在山西丹东建设310MW地面安装光伏系统和30MW屋顶太阳能系统。与此同时,青海汉能300MW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海东工业园举行。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