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践行“SMART”:西门子创新嬗变

http://www.gkong.com 2012-09-27 11:56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这款产品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中压继电保护设备,已经于今年4月在中国上市,目前收到了很多订单。”在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内,该院自动化与控制领域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心部门主任卓越指着一个有多种接口的“方盒子”对前来参观的媒体介绍说。
自2006年起,西门子中国开始自上而下地推行“SMART”战略,即简单易用(Simple)、维护方便(Maintenance friendly)、价格适当(Affordable)、可靠耐用(Reliable)和及时上市(Timely to market)。
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对于西门子的意义不同于以往。“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销售的市场,甚至不再仅仅是一个制造的基地,而是很多产品创新开发的源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另辟蹊径
2004年底,时任西门子美国加州伯克利技术转化中心总裁兼CEO的徐亚丁,被授予了一项重要使命——前往中国负责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扩建。
早在1999年,西门子就在中国成立了研究院。徐亚丁到来之后,希望不是简单照搬西门子总部的研发成果,而是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当时的徐亚丁,已经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的不同。徐亚丁认为,在发达国家市场,很多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了,所以要用技术来开发新的需求。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市场则更多是从需求出发。
“这种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和愿意尝试新技术的用户,正是孵化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式创新的最佳温床,也是在中国发展创新的最大优势。”徐亚丁说。
2005年徐亚丁上任后不久,时任西门子中央研究院院长的魏瑞思飞赴中国,徐亚丁得以将自己的想法和魏瑞思进行交流。两个人在北海公园边走边聊,为了便于思考,还用长毛笔蘸水在公园的地上写字。就是在这次交流中,徐亚丁明晰了自己有关SMART创新的想法,以及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在日前举行的“西门子SMART创新之旅”北京站的媒体见面会上,徐亚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当初如何凝练这一思想的过程。
徐亚丁表示,面对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想要迅速打开局面,产品一定要简单易用,同时也要便于维护,不然就违反了简单易用这一出发点。此外,要想让产品真正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要让用户能接受价格,并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而做到前述四项之后,还要快速进入市场,否则市场份额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吃掉。
初见成效
对于西门子这家在中国拥有16个研发中心、65个地区办事处和65家运营企业的跨国公司而言,提出新的正确理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行。
让西门子感到欣慰的是,从2006年提出理念至今,西门子在能源、医疗、工业、基础设施与城市各领域的SMART实践已初见成效,SMART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在西门子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是SMART的呢?
前述的中压继电保护设备就是一款很能体现SMART理念的产品。据卓越介绍,这款产品的物料成本比西门子原有同等产品降低了40%,开发周期也从以往的2~3年缩短到了18个月,增加了许多中国市场必要的功能,而且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配件,但同时又保留了允许用户自由编程的优点。
“以往产品的开发都是把全球各种需求汇总到一起,结果导致了过度开发,开发时间长,成本高。现在这款产品则从中国本地需求出发,因而各方面都完全符合中国市场的需要。”卓越说。
位于天津的西门子电器传动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诺德也对SMART有一番自己的体悟。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践行SMART战略以来,由于是在中国市场定义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因此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更贴近客户,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事实上,这些基于SMART理念的产品不仅适合中国市场的需要,在世界其他市场也有着广泛的需求。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怀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该公司产品有三分之二都是基于SMART理念研发的,这些产品中的四分之三都是销往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
记者在位于西安的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也看到了类似的一幕。据该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霍旭东介绍,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LED信号灯,具有兼容性好、成本和维护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已经获得了西门子德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现在已经把两台样机寄到了德国,那边的同事正在考虑如何将产品在德国市场应用。”霍旭东说。
转型背后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SMART已经不仅是西门子的一项研发策略,而是日益成为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
“现在西门子的市场、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和经营等方面的战略,都围绕SMART这个重点。虽然SMART并非西门子的全部业务,但却是极为重要的一块。”许国祯说。
事实上,作出类似转变的并不仅仅是西门子,其他跨国企业也有类似的举措,学界将此概括为“反向创新”。对于跨国巨头进行反向创新的动力,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维贾伊·戈文达拉扬认为是竞争使然。
他在一篇名为 《反向创新时代》的文章中写道,未来新兴经济体有望在全球GDP增长中占到2/3。如果老牌全球化企业不在新兴国家实施创新,新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机会。
而在技术经济观察家姚浩看来,虽然跨国公司的反向创新是大趋势,但在不同领域却表现不一。
例如,汽车领域的厂商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意识,根据中国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车型,并销往其他新兴国家。而在智能手机领域,则依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新兴市场只是作为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姚浩认为,像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近年来反复强调反向创新,说明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转变。
事实的确如此。徐亚丁告诉记者,西门子中国研究院正致力于形成一个包括政府、最终用户、西门子业务部门、合作伙伴等相关方的端到端的创新生态系统,以高效地发展SMART创新。
而在智能手机领域,姚浩认为变革也将很快发生。
“变革是由竞争促使的。可以想见,当华为、中兴根据中国市场需求作出一系列创新时,跨国公司也会学习,如果学习赶不上步伐,他们就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在这里加大研发投入,从而实现反向创新。”姚浩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