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技术革命能否助力世界经济走出危机?

http://www.gkong.com 2013-01-10 10:23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美国应用特制生物塑料的3D打印机及其产品

  历史的经验表明,走出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动力是技术革命。当前,人们把目光投向热议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加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世界经济能否随之进入下一繁荣周期?各国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予以应对?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机遇?2013年,这些问题将迎来愈发清晰的答案。

  亚洲搭上新技术快车

  世界经济能否重获生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亚洲经济的提升,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能否通过新技术革命,找到一条与传统制造业发展完全不同的新路。

  近年来,亚洲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动力源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可以说,亚洲制造业已经成为支撑亚洲发展的中坚。下一步怎么走?在亚洲制造业,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稳稳占据全球生产链中低端的今天,挑战迎面而来。

  现在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大部分工厂是靠引进外资,尤其是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建立起来的;二是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线是从发达国家直接转移过来的,或者是上游生产线向中下游的延伸;三是大多是附加值低、能耗大和劳动密集型的。

  这三个因素表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承担了发达经济体已经无力或无法承担的一些生产。这些生产因为能耗高、原料需要量大和污染环境等因素,而被部分或全部地转移到了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这决定了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很多制造业厂商仍处于全球生产链下游的地位。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能耗加大和环境受损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甚至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亚洲未来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制造业这个基础。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亚洲仍然要靠制造业来提升整体的经济水平。但是,用牺牲环境和更多耗能换来的制造业发展,已经不可持续。

  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的关键是能否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更多节省能源、有利环保的新技术,并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之中。

  继续沿着发达经济体传统的制造业发展路径前行,或者说像西方经济体那样建立起制造业的基础,可能并不困难,难的就是走出这样一条制造业发展的绿色新路。

  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决定着成千上万亚洲人能否从贫穷走向富裕,影响着这些经济体平稳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

  对世界而言,一个绿色的亚洲制造业会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使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因此可以说,没有亚洲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世界的新技术革命也不可能是完整的。

  序幕已经拉开,一场新技术革命呼之欲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不会再做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的“继承者”。欧洲人用蒸汽机将世界带入了工业化时代;美国人用计算机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网络时代;而亚洲人将用“绿色机器”引领世界进入一个新制造业时代。

  亚太需要“后碳”时代规划

  亚太国家发现它们已被卷入一个威胁到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漩涡中。工业文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由石油与其他化石燃料构建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已日渐落后。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重启全球经济的激烈辩论。虽然紧缩政策和财政、劳工、市场改革都是必须的,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足以促使世界经济恢复强劲增长。

  亚太国家现在需要一个大胆的新经济规划,可以带领他们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后碳”工业时代,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问题在于,亚太国家是否认识到了这些并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新时代。

  历史上巨大的经济变革往往由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体系相结合而引发。在19世纪,廉价的蒸汽动力印刷技术和公立学校的出现,给以煤炭为动力的蒸汽铁路以及工厂进行系统管理和操作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具有文字读写能力的劳动力。这次革命是由英国领导的。在20世纪,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信技术电话,以及稍后出现的无线电与电视成为重要的通信媒介,它与燃油内燃机的结合带领人们进入了石油经济和汽车时代,催生出了消费文化。这是由美国领导的。

  今天,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开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出新的基础设施架构,这将彻底改变21世纪的能源分配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创造出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这些将构成21世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模式。

  亚太国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主导世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举制造业的例子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商业模式能够比以重型机械和蓝领工人为基础、通过生产线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的高度集中的工业巨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数字化制造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会节省大量能源,从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到减少每一单位产品的能耗,当这些技术在全球经济中大量应用后,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将是前两次工业革命所难以企及的。

  互联网让企业的营销成本大幅下降,这使得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开始在虚拟空间里拓展它们的业务。大量小型工厂、地区化物流网络的建立,以及自助电力存储与生产的新经济模式将会带来未来几十年中产品运输成本的直线下降。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中小企业的繁荣。但是,跨国企业并不会就此消失,他们将更注重于协调与管理横跨企业价值链的商业与贸易网络。

  创新力=竞争力

  欧洲当前面临的危机是债务危机,但归根结底是一个增长危机。要在使自身财政政策重返正确轨道的同时,重新找回失去的竞争力,而实现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将研究与创新政策置于欧洲整个就业繁荣政策的核心。为此,欧盟提出了创新联盟、展望2020和欧洲科研区(ERA)等多个刺激科研的计划。

  创新联盟旨在让欧盟及各成员国改善基础条件,从而使科研人员、企业家和企业之间沟通畅通,共同发展。展望2020计划是欧盟支持研究和创新的新手段。这将使欧盟对科研的支持更简洁高效,并在维持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挑战等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ERA是欧盟的长远目标,欧盟希望建立一个“知识的单一市场”。ERA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单一的研究体系,而是建立一个各国研究机构相互交流联系的体系。

  未来20年内,亚洲对能源的需求将增长一倍。亚洲国家在保持对传统能源需求的同时,已经开始寻求可再生能源。

  新加坡政府将洁净科技产业视为一个战略性的经济增长点。新加坡洁净能源的开发重点为太阳能,此外,也着重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绿色环保建筑等领域。新加坡政府在2007年专门成立了规划执行相关政策的能源创新办公室,近年来重点推出了建立公共部门研发中心、设立竞争性研发资金、开展人才发展计划等一系列举措。

  在财政支出方面,新加坡政府也提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拨款扶植和鼓励相关科技企业,欢迎其将新加坡作为一个“生活实验室”研发并测试新型方案。据介绍,至2015年,洁净科技产业预计将为新加坡创造34亿新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产业结构深刻变革

  自21世纪初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革命以及所引发的新产业革命初现端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新技术革命的特征进一步明晰,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所带来的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当前,很多国家科技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都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是一个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及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变革。这一革命将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从而改变全球制造业的秩序和分工格局,高效、智能化、网络化、绿色的制造技术,将使定制化和分布式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它还将引发社会形态的变革,推动社会从集中式的层级结构向分散、网络化、更加平等的分布式结构发展。因此,在理解新技术革命上,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社会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融合。

  此外,这次新技术革命与世界金融危机相伴而生,与发达国家为振兴实体经济提出的再工业化诉求相契合,使之成为再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技术革命,目前各个国家都具有非常明确的战略意图,力求抓住此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国家发展和振兴的目标。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把握住了历史机遇,凭借低成本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的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使我国在制造业上面临两头挤压的局面。

  高效、智能化、网络化、绿色的制造技术将可能提高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逐步逆转发达国家制造业外流的趋势。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备忘录指出,新工业革命将改变原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定制化生产将得到青睐,这与欧洲的优势相得益彰,而中国的制造优势将不再显著,工业革命将让工业重返欧洲。美国《外交政策》也刊文指出:科技,将使制造业重归美国。而我国目前所形成的庞大的制造能力,又有可能使我国企业形成路径依赖, 从而失去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敏感。同时,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使得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的素质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我国在市场环境、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都面临考验。

  新技术革命在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迈入富裕国家行列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首先,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与我国科学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它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提供了新动力。其次,它为我国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在前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落后,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一直被锁定在低端。面对新技术革命,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一样,站在一个崭新的起跑线上。同时,中国巨大的内部市场又为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认识新技术革命的规律,能否主动变革。一方面,我国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围绕科技、产业发展前沿加紧布局,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打破垄断,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此外,我国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我国人口的数量红利转变为质量红利,为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做好人才准备。

  发达国家竞推新技术产业“路线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潮汐”尚未退去,主权债务危机的“潮涌”已日见凶猛。日本经济泡沫化的沉疴已久,陷入了所谓第三个失落的十年。欧美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均站在了“悬崖”边上,世界经济可谓是大势惨淡。

  然而,世界经济看似前景黯淡,内里实暗蕴生机。以史为鉴,新技术革命以摧枯拉朽的力量,能为世界走出危机提供动力。近年来,各国悄然发力,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推动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太空、海洋和纳米等一系列技术不断融合,使其逐步呈现群体性突破的态势,并催生蓬勃的产业革命,这为世界经济的再次复苏奠定了基础。

  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等都在孕育着更大的突破,由信息技术打造的“数字经济”将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为此,德国先后发布了“信息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创新战略”及“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等,将信息技术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当中。韩国也公布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与此同时,由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培育的“绿色经济”具备担当全球经济新引擎的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通过实施绿色新政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20万—30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2020战略”,提出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将能效提高20%的目标,并公布了“2050年能源路线图”,以及促进就业一揽子方案,将绿色经济作为创造就业的优先行业。日本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通过减排强化绿色经济。韩国也公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争取在2020年底前跻身绿色大国行列。

  此外,由先进制造技术所带来的再工业化将重塑全球竞争优势。为此,美国先是宣布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设立了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后又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充分展现了美国政府振兴制造业的决心和愿景。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成立了高附加值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整合了7家中心的研究力量,计划在随后6年内投资1.4亿英镑,以促进英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关联度大、渗透力强和辐射面宽,将形成联动的技术群,无论由信息技术打造的“数字经济”,还是由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培育的“绿色经济”,以及由先进制造技术所带来的再工业化,任何一个领域取得突破,都将触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并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革命,届时世界经济将彻底走出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沼,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

  3D打印,引发新制造业猜想

  3D打印被很多人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大核心。据美国沃勒斯同仁咨询公司估计,全球3D打印产品与服务的销售额在2012年突破了20亿美元, 而3D打印行业的收入将在2020年前达到近70亿美元。3D打印技术大大缩短了创意与成品之间的距离,让制造业进入一个“后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