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美国将迎来制造业复兴?

http://www.gkong.com 2013-01-11 15:33 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去年曾指出,外包“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已基本过时”。通用电气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Louisville)的Appliance Park历史悠久,该园区即将新增数条生产电冰箱、热水器以及洗衣机的装配流水线,将以往外包至中国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岗位回迁到美国本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对于这轮“回迁潮”大加赞赏,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哈尔•西尔金(Hal Sirkin)则预言美国将迎来“制造业复兴”。即便来自华盛顿的消息充满了不加节制的政治冒险气息,这条来自产品实际生产者的新闻也足以振奋人心。

  那么美国制造业是否真的复苏了呢?或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摈弃这个想法。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都经历了持续的相对衰退。来自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1980至2010年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下降至21%,而日本则从27%降至19%。但也有少数国家属于例外。瑞典1992年国内发生金融危机以后,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并且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保持了这一态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瑞典实现制造业复兴的条件在美国是否具备?第一大条件是本币走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提供的数据,瑞典实际有效汇率在1992年到达顶点后下滑了27%。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到达峰值以来,现已下跌了21%,足以产生显著影响。2000年美国的工资水平是中国的近22倍,但到2015年这个倍数料将降至4。

  瑞典制造业复苏的第二大条件在于生产力快速增长。瑞典于1995年加入欧盟,并且开放本国经济吸纳海外投资。瑞典的主要工业企业通过在职业培训领域投入较欧盟竞争对手多出一倍的资金以及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来应对竞争。经合组织(OECD)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至2009年间,上述举措使瑞典的制造业生产力累计上升了57%。而同期德国的制造业生产力则仅增长了17%。

  如果说瑞典取得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下面还有更加令人吃惊的:1996至2009年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力增幅高达69%。竞争的增加同样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以及世贸组织(WTO),此外美国幅员辽阔的国内市场也产生了充分的内部竞争。但就美国而言,科技进一步有力地强化了贸易和竞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虽然存在多种时髦的说法,但水力压裂法并非重头戏。这项新钻探技术使美国的天然气价格降至亚洲市场的几分之一。但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近期指出,能源密集型行业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参与程度并不高。美国的造纸厂以及炼油厂都从廉价的天然气资源中受益,但这些行业仅有很小一部分产品运往美国以外的市场。

  更为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大数据”。一项有关3万家美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详尽调查报告于近期发布。作者中的两位——尼克•布卢姆(Nick Bloom)和约翰•凡•里宁(John Van Reenen)早前曾经指出,美国企业的平均管理水平高于外国竞争对手。他们的新研究得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结果:美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线使用效率等各个领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并且美国企业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接受调查的一小部分企业采用了最先进的管理激励手段,能够基于设定的清晰目标对绩效进行监测。但有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对于管理技术的运用程度尚不及这些先行者的二分之一。

  因此美国制造业复兴的舞台至少已经搭好了一半,即使教育质量有待加强、基础设施状况落后等障碍依然存在。但制造业复兴将意味着什么?令人遗憾的是,复兴不能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自2010年1月的低谷期以来,美国已经新增了超过5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但这一回升主要反映的是经济衰退期间制造业的产能收缩。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很难脱离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创造制造业就业机会。即使瑞典在1993至2007年间制造业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有所上升,其制造业岗位数量仍缩减了近十分之一。

  但制造业复兴无疑是有益的。正是由于制造业工人能被机器所取代,工厂才成为了推动生产力提升的源泉:来自麦肯锡(McKinsey)的数据显示,1995至2005年间,美国制造业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约为17%,但整体经济的生产力增长37%由制造业贡献。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意味着制造业现有工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水平: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收入高于服务业从业人员。消费者也能从制造业生产力提升中获益。自1985年以来,经质量调整的美国耐用品价格几乎没有变化,而服务业价格则上涨超过一倍。

  美国制造业复兴确有希望,但这并不绝对。不过美国人有理由对制造业复兴的初步信号感到欢欣鼓舞——西门子(Siemens)现已开始将在美国生产的涡轮机运往沙特阿拉伯;丰田(Toyota)则将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出口至21个国家;当然,还包括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将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本文作者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英国《金融时报》特约编辑)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