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经济学家把脉2013中国走势:经济探底缓升

http://www.gkong.com 2013-02-20 09:44 来源:财经界

  全球经济低迷乏力,

  2013中国经济会否拨云见日

  步入2013年,迎接我们的将是巨大的不确定性。

  2012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版图之格局险象环生。美国经济复苏迟缓,甚至面临着“财政悬崖”的危机,西亚北非政局动荡……这些“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世界头上,全球经济波诡云谲,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

  相比于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而今可供政治家们操作的政策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即使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决策层“弹药”相对充足,但也已出现经济增长放缓明显,资本净流出的格局……

  过去一年,全球很不安宁,中国亦然。

  令人欣慰的是,一度放缓的中国经济增长指标在2012年寒冬中突现回暖,这些回暖的经济指标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触底反弹?还是仅仅乍暖还寒的昙花一现?2013全球经济波诡云谲,中国经济会否拨云见日?

  为此,本刊记者特别梳理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把脉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

  2012的寒冬还会波及2013吗?

  PMI作为预示经济未来走势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让人很纠结:2012年6月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0.2%,创七个月新低;2012年7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创八个月以来最低;2012年8月中国制造业PMI料回落至50.0这一荣枯线分水岭,创下九个月低点……

  尽管以往几年的历史数据显示,8月份的中国官方PMI往往回升,2012年中国经济由于下行压力较大,导致制造业匮乏,回暖动力并未和以往一样给力,甚至到10月份依旧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

  就在众多外媒悲呼中国经济难逃2012年“末日审判”之时,国家统计局于10月份发布数据乍现曙光:2012年9月中国制造业PMI较8月小幅回升至51.3,达四个月来高点;2012年11月中制造业PMI为50.6%,比10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并创下近7个月新高,同时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这也是该数据自2011年11月首次突破50%的经济荣枯线;2012年12月中制造业PMI为50.6%,与11月持平,并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分界线(50%)之上……

  2012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11月升高0.5个百分点;2012年,CPI比上年涨2.6%。

  “经济温和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为2013年经济运行奠定良好开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报告指出。

  2012年中国制造业PMI从4月份53.3%,一路持续回落到8月份49.2%的谷底并跌破荣枯分界线,此后从9月份开始连续小幅反弹,12月份转为持平,大大地挑战了人们的悲喜感。

  过去一年国内国外经济险象环生,新的一年同样波诡云谲:2013年世界最大经济体就面对着站在“财政悬崖”边的风险,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在2013年显现。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加上欧洲央行无上限购买成员国的国债以及日本近期宣布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全球股市,重债国特别是希腊的救助过程必然继续困扰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欧元区财政紧缩和经济增长的矛盾更不会短期内缓解,欧元区经济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可预期的时间表;法国债务评级下调,德国经济展望负面,都在释放2013年欧洲经济前景不太乐观的信号。

  PMI突破荣枯线,经济暖意渐现?

  中国经济在2012年最后一季中乍现曙光,让外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燃信心。

  2013年中国经济继续回暖的呼声频现:国内外多家金融、研究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望同比增长8.0%,略高于去年全年7.8%的预测增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今年1月23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缓慢回升,年度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5%,略高于2012年的3.2%。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2%和8.5%,与去年10月的预测持平。

  对中国经济表现最为乐观的机构是星展银行及汇丰银行,其对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为9.0%及8.6%。

  经济学家、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把2013年看作是经济温和复苏之年。他认为经济总体会呈现增速略有提升,波幅略有缩小,投资、消费双驱动运行态势。投资加速的趋势会进一步显现。今年投资增长是21%左右,明年投资很可能增长速度不会低于23%。今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是51%,明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能够再提高两到三个百分点。

  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则预测,2013年仍面临美国“财政悬崖”、中东局势对油价影响等外部不确定性,但经济将好于今年,实现8%左右增长。他指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经济结构呈现出改善迹象。前10个月农民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都超出GDP增速,且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就业增加1123万,超过全年900万的目标。服务业比重上升到43%左右,上升1个百分点。他认为,中国人均GDP较低,未来中长期内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未来10-20年,中国仍可能保持7%-8%的经济增长。

  另外,国家统计局公布包括CPI、PPI、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月度数据。这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面正延续着2012年三季度以来稳中有升的趋势,温和复苏态势明显。

  更有乐观人士估计,此次宏观经济企稳回暖的势头,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连续增长期的起点。

  内生因素剧烈收缩,乍暖还寒?

  2012全球经济迷局连连,有远忧亦有近虑,有机会亦有陷阱。那么,这些经济寒冬中回暖的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会拨云见日?

  对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质疑: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功不过”,并且与实业界的普遍悲观相去甚远,目前断定中国经济上升实属过于乐观。

  2013年美国减赤紧缩影响仍在,欧洲疲弱持续,中国出口可能仍将偏弱。令众多经济学家忧虑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不足,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无法根本改变,外需不振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这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造成明显的影响。在圣诞节及春节消费旺季带来的季节性刺激之后,制造业企业仍会面临外贸萎靡而内需增幅缓慢的尴尬局面。

  最为悲观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协会秘书长王建曾在统计局与尼尔森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消费增长论坛”上的表述。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均出现剧烈收缩,宏观经济三年下行趋势已定,未来两年经济增长年均下降1-2个百分点,直到2013年才能见底,在欧美进入衰退的情况下,不排除2013有破6%的可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也指出,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加快,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相当大,包括欧元区可能再度受挫,以及美国短期内过度财政整顿的风险。

  渣打银行所发布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GDP增长为7.8%,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主要是由于2012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动力减弱,尤其是制造业,实际GDP增幅甚至可能略低于官方数据。

  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马光远研究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与出口两大增长极,但从中期来看,这两大引擎维持高速运转的概率较小。特别是投资,其增速恐怕已至极限。其次,无论从投资效率来讲,还是从经济减速的规律来看,中国经济都已经到了减速的时候。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朱海斌认为,如果将2013年GDP增长定到7.5%的话,给市场或者是给地方政府的印象是,我们还是比较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而7%则给地方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我们对经济可以容忍稍微低一点的增速,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调到7%的话,对于整个结构调整有一个更积极的信号。

  不少专家学者也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有趋于稳定迹象,积极因素在进一步增多,但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出现迅速反转的情形不同,可能会是在回升前后有一段波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的环境较金融危机冲击期间更为复杂,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目标之间求得平衡的难度将更大。

  当然,无论是对于中国经济触底反弹是持认可或者反对,众多专家都认可的一点便是,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中国也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依旧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

  理性调控,主基调仍是“稳增长”

  过去几年中,全球经济版图之格局波诡云谲,美国经济复苏迟缓,西亚北非政局动荡……各种现象迷局围绕世界各国。未来一年,中国经济依旧将面对着国内外经济的种种困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被外界视为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指标的信号。

  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更界视作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虽然,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内容,但仍释放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号。之后,有关2013年中国经济的轮廓也日渐清晰。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与之前相比,会议传递的最明显的信号依然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十八大后,新一任政府将面临着整个国家经济出现全面转型与重大调整的节点。在这个节点,政府可能把整个经济增长的底线下移,而不是如何关注经济政策延续性。因为,这种GDP增长底线全面下移,就要求国内地方政府重新来审视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来改变未来经济发展思路,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等。由此,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会保持在一个不高、但质量会有所提高的基点上。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最近发布的报告预测,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这一方面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逐步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带领的研究团队则认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提法,显示2013年经济工作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增长速度不一定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破题之道,寻找经济新动力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在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眼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寻找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了各界的的关注焦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也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很多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何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的转变,如何通过劳动者再教育、人力资本培训,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育成具有丰富经验的产业工人,催生“二次人口红利”,正变得日益重要。

  根据多个官方数据的显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环境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人口红利因素正在淡出,无限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已成为历史;成本上升,包括资源、土地、资金等价格的上升,制约了企业投资;外需环境长期低迷。这三项恰恰也是支撑前20年经济飞速发展的支柱性因素。

  目前在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中,也仅有美国预期在2013年会呈现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则至今仍无显著复苏迹象。与外需相比,内需则表现得相对稳定,但缺乏新增长点。曾经发挥较强带动作用的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热点目前均遇到了各自的问题,回到投资拉动的老路又将形成新的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撰文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明显下降,低成本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他指出,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失衡,体制扭曲,经济效率下降,长期稳定发展受到威胁,而不是短期稳增长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弦就不能崩得太紧,增长速度也不能太快,就需要牺牲一点时间和速度来换取一定的空间和机会,进行经济的调整和再平衡。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指出,2013年投资是激活重返高增长的动力源。他认为,投资增长率的下降是不可能以消费和出口增长率的上升来替代的,一个高的固定资产增长率,既表明一个高的物质资本形成率,也是一个创造就业和扩大消费的过程,更支撑出口增长率因而可以形成一个互动的循环过程,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时的最重要考虑因素。

  虽然2012年增速下滑的经济态势最终在年终时逐步企稳回升,2013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依旧是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一道难关。

  无论如何,2013已经开启,危机也好、改革也罢,能在困局、乱局中抓住机会才有可能赢到最后。

  衷心期待,2013中国经济拨云见日。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