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能源替代”需要另一种思维

http://www.gkong.com 2013-04-09 15:08 来源:中国工业报

   媒体一篇报道引人注目:我国替代能源“家底”丰厚。单是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及东北冻土带的可燃冰资源量,粗略估算就分别约为64.97万亿立方米、3.38万亿立方米、12.5万亿立方米和2.8万亿立方米,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185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油气地质储备的6倍。

  其实,从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的角度看,中国可开发的替代能源远不止可燃冰和页岩气。核电、水电、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也是幅员辽阔的中国许多地区寻求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的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

  但无论能源资源有多丰厚,只要用13亿人口一平均就都会变成令人尴尬的小数字;对于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的中国,再多的资源也会坐吃山空。

  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寻求能源“替代”,需要另一种思维,那就是确认一个理念:“当下的能源替代主要指石油替代”;石油燃料替代,不只是指用其他能源替代现在的石油燃料,更包含“采取一整套少用石油、替代石油燃料的可行措施”。

  笔者以为,这样的“一整套少用石油、替代石油燃料的可行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着意改变高能耗的生活方式。无论有车族、准车族,还是以公共交通为出行主要方式的人们,在购房、就业、办企业、购汽车时都应有长远的打算、统盘的考虑,尽可能地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生活方式的过度依赖,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精打细算,减少能源消耗,改变出行方式,多乘地铁、公交车,提倡绿色出行。绝不要仿效美国人无度地消耗石油,上班开飞机,上街买个菜也要开小车,那样的生活方式实在不是我们玩得起的。

  各级政府校正城市化的思路。资源向大城市集聚的城市化,不应当是我们追求的城市化,因为那会吸引人群涌向优势明显的大城市,迫使人们远距离出行,使过度的城市化衍生出人口过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大城市病”。规划城市布局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力求打破过往城市圈层扩展模式,变集中为分散,既重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力求公共资源均衡分布,又努力实现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就近就业和生活,避免大量居民每天远距离出行,既加剧交通拥堵,又导致高能源消耗,生活成本过高。

  引导替代石油燃料使用比重。在煤炭产能过剩的当下,通过煤化工将煤炭变为石油替代燃料是可行的。以煤炭为原料制成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都是很好的石油替代能源。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国家发改委适度放开煤化工项目审批的原因。替代石油燃料的还有天然气,石油短缺而天然气富集的重庆,鼓励汽车改用天然气就很成功。电动替代也是一策。这需要尽早研究出能量密度更大、寿命更长的电池。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