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智能建筑:内资企业突围“四大金刚”

http://www.gkong.com 2013-06-21 08:3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导读: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以江森自控、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为首的“四大金刚”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不过这种历史成因形成的市场现状,正在一些内资企业的成长中慢慢改观。

   起步早就能占得先机,对于后来者,进入门槛和攻坚难度就变大了。

  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以江森自控、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为首的“四大金刚”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在市场蓝图更为诱人的“智慧城市”建设上,外资公司在意识和技术上仍然占据了先入优势。比如IBM早在多年前就劲推“智慧城市”项目,这种概念先导成了IBM一种营销手段和产品策略。

  不过这种历史成因形成的市场现状,正在一些内资企业的成长中慢慢改观。

  既定的游戏规则

  正因为智能建筑市场在持续扩大,内资企业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而且二线厂商发展迅猛,外资垄断市场的状况有所松动。

  “为洋人打工”的尴尬情况至少在2000年之后持续了很久:四大国际品牌为首的外资(江森自控、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等)几乎占领了80%的国内产品市场,国内智能建筑企业大都成了国外产品的搬运工和安装工,利润却被国外企业赚走了,国内企业还要承担长施工周期带来的资金压力和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风险。这时候很多内资企业都被拖垮了。

  这样的状况有一定历史成因,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中国的智能建筑刚刚兴起。被称为国内“智能建筑领军人物”的同方泰德国际执行董事、总裁赵晓波告诉记者,早期根据业主需求,是由集成商提供智能化服务的。但中国的各项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业主和甲方都倾向于选择国外的产品来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内容。

  这种系统集成商的采购模式目前仍然维系着跨国公司的市场优势地位。

  赵晓波说,同方是国内第一批投身于建筑智能化建设的企业,专长在楼宇控制系统和节能系统。虽然同方的技术在“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1994年建造)中至今沿用,但在国内这种采购环境下,内资企业的产品并不受青睐。

  但在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市场,长期维系超高的市场份额是不现实的。

  6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3年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年度智能建筑市场规模非常巨大:每年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筑面积的智能工程总投资大约3200亿元,政府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住宅地产建筑面积的智能化工程总投资大约800亿元,两项总合市场规模大约为4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大幅度增长。

  正因为智能建筑市场在持续扩大,内资企业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而且二线厂商发展迅猛,外资垄断市场的状况有所松动。

  目前,在楼宇自控系统产品销售市场(不包含机电设备及工程服务),江森自控、霍尼韦尔、西门子三家分别占有15%上下的市场份额,国内国外情形大致相当,施耐德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国内份额8%左右。

  近年,外资为了维系市场地位展开了并购,2010年之后,几大跨国公司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并购,在勉力维持其“寡头”地位。如西门子并购了SureGrid;施奈德并购Vizelia和D5X;而霍尼韦尔购买了Akuacom。

  内资企业想在体态上和跨国公司匹敌是困难的。

  内资企业突围方向

  反思中国智能建筑行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炒作概念、达不到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

  在此形势下,对内资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困境是既定的游戏规则和品牌影响力欠缺。

  一些内资企业正在通过几条途径突围。比如用积累的工程经验转换为产品和服务;以良好的工程业绩为推广自主产品“背书”;敏锐捕捉需求(比如当前BA系统主要诉求正由便捷管理提升到节能应用)、技术变革契机(如IT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跨越增长;具备国际化视野,攫取原创动力等等。

  赵晓波认为,从自己的企业同方泰德来看,努力的方向在于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及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讲,企业应该把自己从产品的提供商变为节能服务商。过去企业更多地强调集成,其实服务业主才应该是企业的目标。这一基本概念搞清楚了,其他的研发生产才有落脚点。

  虽然同方泰德于2008年收购了国际知名自控产品供应商——加拿大DISTECH CONTROLS,以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其海外收入已占年销售额约40%,但赵晓波认为更广阔的市场还在于国内。

  目前从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情况来看,美国为70%,日本为60%,中国不到40%。这意味着中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也意味着存在很多不足。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认为,反思中国智能建筑行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炒作概念、达不到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

  这其中标准、规范是紧迫问题之一。

  6月3日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年)》指出问题所在,当前特别要提高智能建筑物业与运行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智能建筑物业管理应该具备的基础保障、日常维护、排故维修和优化运营四大职能,尽快制定完善的智能建筑物业管理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赵晓波认为, 一个行业标准的建立是行业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纵观智能建筑行业,凡是有标准的领域,存在的问题就相对较少,即使有,也能依据标准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反,那些标准不完善的行业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样反而使行业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一些参加“智能建筑论坛”的企业表示,政府对智能建筑企业的支持政策能否落实是个关键。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曾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并在2010年安排了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

  但补贴的申请手续繁琐,且程序复杂,特别是到了地方,更是环环相扣,导致很多补贴看上去很诱人但却拿不到。

  赵晓波表示,企业希望相应的补贴申领政策和程序能简化,同时,希望政府能给予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和放宽。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