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再制造产业蹒跚起步 梦想尚难照进现实

http://www.gkong.com 2013-08-16 11:06 来源:机电商报

   “后市场时代”来临,人们纷纷把目光倾注到二手市场和再制造产业,希望以此建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前,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郭国栋曾预计,2015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达1900亿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远没有如此乐观。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中国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下滑,经营压力骤增。很多企业都在苦思良策,外寻蓝海,内修精功。在此形势下,再制造产业得到了更多人士的关注。

  在7月30日举办的“第十一届工程机械市场高层沙龙”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志勇表示:“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保有量逐年提升,从2009年的320万台提高到2012年的近600万台;而另一方面,新机销售自2011年下半年起开始出现下滑,且下滑的趋势至今仍然没有好转。一上一下的强烈反差,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内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迎来了后市场时代。”

  “后市场时代”来临,人们纷纷把目光倾注到二手市场和再制造产业,希望以此建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前,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郭国栋曾预计,2015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达1900亿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远没有如此乐观。

   蹒跚起步

  尽管“再制造”的概念已经被热炒了多年,但仍不可否认,中国再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据李志勇介绍,事实上中国再制造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萌芽了,当时就有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从事再制造业务。后来,为取缔汽车非法拼装市场,2001年国务院307号令规定旧汽车五大总成一律回炉,切断了这些企业再制造毛坯来源。

  在1999-2006年间,中国工程院围绕再制造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从2005年7月国务院21、22号文件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开始,中国再制造产业逐渐迎来了政策“春风”。

  2005年11月,国家6部委联合颁布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和单位,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的发动机再制造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领域;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工作扩大为14家;2009年12月,工信部颁布工程机械再制造第一批试点单位7家;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该法第40条指出,“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标志着再制造已进入国家法律;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部委专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将再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到目前为止,工信部已发布两批认定的《再制造产品目录》,被列入的产品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在相关政策日渐给力的同时,中国再制造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旧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表面工程在产品再制造中的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效益,基于再制造的表面工程自动化设备逐步配套,并有多部再制造方面的专著出版。

   现实落差

  李志勇表示,目前我国在再制造领域的实际进展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比,仍有较大的现实落差。他把这种落差具体描述为5对矛盾。

  第一对矛盾,是国家高度重视再制造产业、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而再制造产业规模小、产值低。中国作为制造大国,适合再制造的产品类别较为广泛,但目前仅在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方面取得进展,工程机械和机床再制造刚刚启动,十分重要的国防装备和电子产品领域的再制造基本处于空白。

  第二对矛盾,是我国再制造毛坯资源丰富,但回收渠道不畅。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拆解厂有很多报废汽车零部件,可是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不能把这些零部件卖给再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却有一些再制造企业,由于无法获得更多的旧零部件而开工不足。

  第三对矛盾,是企业积极性高,而技术路线陈旧。尽管我国在部分再制造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再制造产业整体起步较晚,核心及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四对矛盾,是再制造具有涉及面广的系统特色,但我国各相应环节的法规仍较为滞后。我国再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等指导性文件尚未形成,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再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配套鼓励措施不足,行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带来一系列弊端,如旧件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

     第五对矛盾,是再制造具有造福人民、功在千秋的特色,而我国公众认知与支持不够。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再制造作为新的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宣传与消费引导力度不足,产业市场基础不稳定。

   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再制造产业方兴未艾,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在两个月前的一次会议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曾就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提出若干意见,其中就提到了“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再制造”。他说:“现在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发展势头初起,据企业反映,有些地区规定不准再制造产品异地销售。这不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希望有关方面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正因为再制造产业在中国仍是起步阶段,所有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真正要进入再制造产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志勇在沙龙上提出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创业十问”,建议有志于发展再制造的企业着手处理好几项基本工作。例如,“能否得到原生产企业的支持?”——从事产品再制造,要有产品的全部零件图纸、全部技术标准、全部装配工艺规范和测试设备、部分机械加工规范及部分加工工装、优质配件的供应等,这些都需要原生产企业的支持。我国除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需要得到原生产企业的授权外,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没有规定必须原生产企业授权。再如,“旧品回收体系如何建设?”——李志勇认为,要根据产品性质和本企业的情况谋划旧品回收体系的建设,包括回收渠道、回收模式、旧品质量评估及价格、索取增值进项税发票等。

    “对产品实施再制造需要进行全系统分析,包括两个市场的开拓、先进技术及工装的吸纳与研发、质量体系的建设、现代企业理念和绿色再制造理念的落实,以及人才、资金、政策环境等诸多要素。”李志勇表示:“只有在前期进行了科学论证,在再制造实践中又勇于创新,才能实现节能减排与企业增加效益的双赢。”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