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董映红:让“创新之火”映红“梦工厂”

http://www.gkong.com 2013-10-09 17:2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这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科技企业,12个人,3间办公室,研发、设计、生产集一身,但就是这么“几个人来几条枪”,却能创造年四五千万的产值,属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目前,他们自主创新研发的“消音型调压控制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80%,出口至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并已成功应用在全球最大的炼铁高炉——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光阳1号高炉。这意味着中国的冶金装备技术凭着自己的研发实力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具备了和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能力。

   在佰利天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的一间小会议室里,总经理董映红向科技日报记者讲述着他的创业故事和创新梦想。

   搞创新离不开接地气

   董映红的创新理念很简单,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个修修补补优化改进的过程。哪有问题,就到哪解决问题,用创新把问题解决了,把产品优化了,就稳定了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他的成功也正得益于此。

   早在首钢工作期间,董映红就注意到,在每一次高炉停炉检修阀门时,有一个关键设备总是在检修之列,那就是高炉用调压阀组系统。它是炼铁高炉的核心关键设备,被称为炼铁高炉的“血压稳定计”,能够保证炼铁时高炉压力的均衡,没有它,高炉就炼不出铁。但是由于国内这种设备的工艺、结构形式以及使用材料的落后,这个设备故障率极高,常常导致高炉不能正常运行,停炉一天就是几百万元的损失,一些大的冶金企业不得不采用国外的阀门系统,导致大量的资金被外国人赚走。董映红看准了这个商机,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的搞点新东西出来,可是要下一番苦功夫。为了搞创新,董映红辞掉了衣食无忧的工作,不辞辛苦地到全国各地做调研。在环境恶劣的炼钢炉现场、在几十米的高炉平台上,他一呆就是一天,和工人一起找原因、商对策。在掌握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后,他开始了大量繁琐的研发试验,光材料就用了几百种。疯子一样的他终于在六年后如愿以偿,两项成果得到了国家专门机构和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产品打进了国际市场。也许是当年留下的营养不良后遗症,到现在他还是瘦得让人心疼。但是他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灿烂。

   创新的勇气源于执着和探索。为解决高炉炉顶消音型调压阀组既能控制高炉炉顶压力,又能使净煤气总管压力为设定值这一难题,董映红带着公司员工基本上跑遍了各大冶金企业高炉现场,有时甚至吃住在工地,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最真实的工况,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一次,一家大型的冶金企业花费了近600万元进口了调压阀组,不料炉顶压力的波动范围超过了正常值,进口设备竟频繁发生故障,那家企业只好紧急向董映红求助。经过持续跟踪,董映红做出了一个简易、快速的处理办法,利用停炉12小时的时间,拆除了原来价值80万元的部分设备,换上了仅8万元的设备,就把炉顶压力调回了正常波动水平,赢得了客户的信服。

   24项国家专利都是“活专利”

   “纵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莫不是在技术方面有着独到的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永远处在技术的最前端。这是企业做大做强最坚实的基础。”董映红总是这样说。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把握技术脉搏、走在市场前沿,是佰利天公司成为同业翘楚之源。目前,佰利天已拥有24项国家专利,而且都是“活专利”,全部应用于市场。特别是获得4项专利的消音型调压阀组,占有国内80%的市场份额,多次获得国外订单。先进的技术和实用性,使挑剔的用户为之叹服。

   董映红最关注的是国内外阀门行业的前沿技术,也更加注重为用户解决实际难题。他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实在,那就是设计和生产出更加合理、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客户要求的尖端产品。

   十几年的创业经验,董映红对科研工作者创业感触良多。通常的做法是产品先生产出来,再去找市场需求,常常费力不讨好,而董映红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在产品开发之前先进行市场调查,有了充分的市场份额,产品才会有销路。就是现在,董映红也还一直坚持做市场调查,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因此从没有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发愁。

   对一些企业产品得不到市场青睐的原因,董映红给出了答案: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对质量的不重视,决策的失误,不以客户需求为本,懈怠的员工。“每一项都是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所要遇到的。”董映红诚恳的说,这些也曾让他受过不小的挫折。

   造一个“创新梦工厂”

   在董映红的思想里,创新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他常讲,立足岗位做创新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一个在一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能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不断摸索出解决办法,从而优化产品,就能创造出很大的效益。这种由现实需求激发出来的创新也是最受市场青睐的。

   创新似乎已成了董映红永恒的追求,抑或是他想要的那种感觉。他制定了一个创新计划,就是让一大批一线的生产工人以及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他的团队,成为他的签约设计师或者公司的一员,汇集各种生产难题,研究摸索并最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把企业做大,并不是我最想要的。”董映红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和追求,那就是造一个“佰利天梦工厂”,让所有的人都能创新。

   “创新之火从最基层燃烧起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董映红信心满怀。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