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西部运营中心主任李琦琦:做数字经济“播火者”

http://www.gkong.com 2024-05-16 11:30 来源:封面新闻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重庆顶级节点展示体验厅内,显示屏上实时反映着重庆某工厂繁忙的生产现场:一条条机械臂正在对零部件进行组装。

“这些机械臂之所以能认识物料、生产环节、设备等,全靠标识来实现。”运营中心主任李琦琦指着显示屏解释道,“这就是我们的‘元宇宙’工厂,通过给实体工厂赋予标识,我们创建了一个与真实世界1:1对应的‘元宇宙’世界。”

“标识如同每一个实体的‘身份证’,而解析则是对其身份的唯一确认。”李琦琦进一步阐述,在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中,人机物相互交织,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有独一无二的身份。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语言交流、交易规则和货币体系,我们能够实现高效的连接,进而提升整个工业生态的生产力。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则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枢纽。工业互联网以标识解析体系为纽带,标识解析体系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枢,上联国际根节点,下联二级节点及企业节点,促进工业大数据加速循环,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联接的新型工业生态奠定更为坚实的支撑。

李琦琦,1987年出生,虽然还不到40岁,但已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他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连接西部十个省市共51个二级节点,为超3.6万余家企业提供标识解析服务,标识注册总量超过325亿,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力量。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西部运营中心主任李琦琦。

换言之,这51个二级节点的建立,意味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覆盖西部地区51个重点行业。这些二级节点进一步向下扩展,已有超过3.6万家企业接入到这一体系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而超过325亿个的标识注册量,意味着超325亿个带有唯一标识身份的新产品诞生,这个产品可以是设备、算法、物品等。

对于自己的成绩,李琦琦谦逊地表示:“其实我们的工作更像是‘播火者’。我们在传播一个‘火种’,这个‘火种’就是工业互联网,或者说是拿着‘火炬’为中国新型工业化探路。我希望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助推数字经济的星星之火,长为燎原之势。”

怀着建设家乡的决心

从0开始筚路蓝缕

进入数字经济下半场,传统工业基地如何寻找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2018年,重庆迎来了工业互联网的机遇。当年6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重庆成功跻身全国五大节点城市之列。

“我是地道的重庆人,对重庆熟悉得很。”带着拓荒的决心和责任感,2019年9月,李琦琦主动请缨回到家乡,负责重庆顶级节点的建设和运营。

彼时,西部地区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知之甚少。摆在李琦琦面前的,是一片荒芜的“处女地”,他需要“从0开始”,面临的困难远超想象。

由于长时间离开重庆工作生活,李琦琦对家乡的情况并不算熟悉。在两江新区的帮助下,他租赁了一间小办公室作为办公场地,员工也只有他一个人。前期的调研、资料梳理等工作,几乎全靠他一人完成。

“很像创了一次业。”李琦琦打趣道。

历经艰辛见曙光

以点带面发挥引领效应

“最初,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向企业解释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什么是标识解析。”李琦琦指了指旁边的展厅,“我在这里至少进行了不下200次的讲解。”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以及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的编码。解析系统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和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追踪溯源、网络精准协同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对于重庆来说,要巩固其作为制造业重镇的地位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必由之路。

然而,要让各个生产要素都“说同一种语言”谈何容易,许多企业对此持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连接西部十个省市共51个二级节点。

前期的调研工作,李琦琦足足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才完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找到了发展的方向——通过打造样板企业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转型升级。

李琦琦选择了宗申集团作为首个合作对象。宗申集团是重庆汽摩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一直在寻求提质增效的新途径。由于宗申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扎实的基础,而李琦琦则擅长构架和技术,双方深入交流后,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工厂改造工作。

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李琦琦协助宗申集团实现了转型升级。例如,在设备主动标识方面,最初企业计划添加多种功能,如温度检测和噪音监控等。经过论证,部分功能被移除,但性价比和普惠性得到显著提升。

2020年,宗申集团的101工厂部署了标识体系,实现了产品研发、原料供应、入场检验、装配和出厂的全流程管理。通过采用“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扫码即可快速匹配产品加工参数与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约15%,并大幅提升资产管理效率、设备维修效率和盘存效率近3倍。

“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是一位贴心的‘管家’。”李琦琦笑着说,“它不仅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还能提供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这些平台可是软件行业的佼佼者,它们能把复杂的系统拆解得井井有条,化整为零。”

以宗申集团所在的汽摩制造领域为例,“这位‘管家’给整个生产流程、环境和工厂都赋予了独特的标识,就像是设立了一个个‘哨兵’。这些‘哨兵’能够实时上传数据,让平台能够针对每个环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这位“管家”的实力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在改造之前,我们整个的油封压装工作是靠人工进行,产品质量的合格性也主要靠人工,遇到不合格等异常时,实际上是不可控的。经过改造后,通过标识解析技术,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继续流转,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进入返修流程,从而保证了生产下线合格率的提升。”宗申集团动力信息高级经理江文表示,改造后,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效率和销售收入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宗申集团的成功案例也成为李琦琦拓展其他企业合作的“敲门砖”。目前,李琦琦推动建设及运营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经吸引了超过3.6万家企业接入。

进军四川

探索“数字经济中的双城经济圈”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川渝两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正为这片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这股浪潮中,李琦琦的身影尤为活跃。一年中,他有将近270天都在成都出差,“这还是在我偶尔偷闲的情况下。”他笑着说,“我要是再勤快一点,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出差。”

出差成都之际,李琦琦的目标非常明确——探索更多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动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他期望在数字经济领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新的活力。

在四川,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以四川郎酒股份为例,该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为每一瓶郎酒赋予了独特的“数字身份证”,实现了产品品质的可信、可视、可追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郎酒的品牌价值,也为整个白酒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在李琦琦的推动下,四川多家白酒企业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的行列,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研发能力。他表示,“酒业是四川的特色产业,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样板,发挥示范作用,这与重庆的思路是一致的。”

面对四川地域辽阔、企业分布分散的现状,李琦琦认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沟通成本增加了,但四川丰富的龙头企业资源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我们有信心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李琦琦还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的建设和运营。2022年4月28日,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正式上线,与重庆顶级节点共同构建成渝地区的“一顶一备”标识战略生态。

对于未来,李琦琦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将继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地区并驾齐驱。同时,我们还将根据国家的大战略方针进行部署,如产业备份、产业转移承接等,以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韧性。”

在李琦琦的带领下,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这个生态涵盖政府、供给侧和需求侧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川渝两地的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手记

以李琦琦目前的成绩,堪称“85”后群体中的“佼佼者”。不过,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自己曾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精力旺盛,涉足多个领域。兜兜转转、起起伏伏,李琦琦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最钟意的职业还是回归本行,搞技术。于是,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李琦琦毅然投身工业互联网行业。而这一次投入,是真真正正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正是在李琦琦和他的团队努力下,作为制造业重镇的重庆,在工业互联网浪潮中,没有变成“前浪”被拍上“沙滩”。李琦琦告诉记者,这一切才是开始,未来更加可期。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