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美媒:如何防止机器人抢走人类的饭碗?

http://www.gkong.com 2013-12-12 10:34 来源:环球网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让高技术人才愈发变得必不可少,而大多数普工则显得可有可无。因此,人们现在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话题,一场人类与机器的较量:机器人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

   据美国《连线》杂志12月9日刊文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日益成为主流和趋势,人类一些传统岗位的工作很可能在将来被机器人所取代。但机器化、自动化大生产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创造力和人才的流失。于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建立学习型企业成为了企业转型的趋势和目标。

  如今有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企业之间为了吸纳人才,填补岗位,纷纷进行“人才大战”;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在不断加快生产自动化的步伐。这就意味着,高技术人才愈发变得必不可少,而大多数普工则显得可有可无。因此,人们现在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话题,一场人类与机器的较量:机器人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

  我们现如今的工作方式从何而来?这就要从公司制度建立之初说起,或更准确地说,要从当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建立说起。罗纳德·科斯早在1937年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描述到,现代企业的诞生,是由于通过企业内部交易的成本要比市场交易成本低得多。由于成规模的公司能最小化交易成本,于是企业就诞生了。

  企业需要前瞻性,他们仰仗精准的预测和计划来确保合适的资源出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满足他们预期的市场需求。如果前期计划精确,那么这些市场模型将会十分高效。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模型便失去了作用。正因如此,大多数企业的领导才会如此大费周章地制定流程及标准化生产,就是为了追求前瞻性,这也注定了这类工作可以轻易地实现自动化。但讽刺的是,这些仔仔细细、兢兢业业遵照流程操作机器的工人们却不知道自己将要被机器取代了。毕竟,机器远比人类的可预测性更高(也比人类更易管理)。但是世界需要创造力。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决定了企业必须拥有其自身的创造力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样的,我们也需要这种创造力让机器为人类增加工作机会,而不是取而代之。那么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定义工作的性质,然后是企业的性质。

  早在互联网和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之前,企业存在问题就已经得到了回答(还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关系)。然而,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管控的日益减少,不同公司实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企业的境外采购和加工、Microwork、以及企业间的经济共享等早已司空见惯。

  这样一来,企业建立的初衷就被弱化了,以后企业的意义何在呢?难道说,大型企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么?不,他们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但其与如今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更不用说与过去的意义相比)。那企业如今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在企业工作,工人们能比单纯自己干学到的更多,成长地更快。可是现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因为规模效率——以及它所要求的前瞻性,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工人的规模学习。因此,这种学习,人才的培养和创造力的获得要求现在的企业必须冒险尝试,而且要能够承担其失败的风险。如果企业执意坚持经周密设计的标准化大生产,那他们哪有机会去改善和尝试,又怎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尝去创造一种工作环境,让工人能够在岗位上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而不是将他们关起门来进行培训。丰田在自家汽车装配工厂车间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因为它重新定义了一线工人在基础工作上所应具有的创造力。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一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必须马上进行处理,而不是传统地向上级报告等待他人来维修。如果该问题无法立马得到解决,工人们就会暂停整条流水线,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解决该问题。暂停流水线的工人会被视为英雄,而不是累赘,因为一个技术问题的出现能为整个工厂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其在将来有更好的表现。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史蒂夫·乔布斯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公司,成了老板,然后就竭尽脑汁地为公司新大楼设计布局。他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公司的卫生间和休息区必须在大楼房间的中心位置,这样一来不同部门的员工想上厕所或者休息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自己的办公区域汇集到一处。员工餐厅的取餐处则被故意设计得很狭小,这样员工就不得不排队来取餐。

  这又如何能对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呢?对设施进行这样的规划,极大地增加了偶遇的可能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遇到谁。也许,当你和另一个人在排队聊天时,对方一些有趣的见解正好化解了一个你正在苦思冥想的难题。与此相比,那些看似高效专业的工作区,则把这种来自偶遇的学习机会大大降低了。

  人才的重要性要高于企业。如果加以利用,这一观点能够帮助员工快速成长。企业可以借助许多大众资源,创新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软件平台与大量人才接触,以便更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像三星这样的企业以及旧金山的政府,都乐于接受像“黑客马拉松”这样比赛或者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请公司以外的人才来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决策的制定。

  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是凤毛麟角。尽管一些企业对外宣称正在进行尝试,但这些尝试并没有得到深化。大多数企业仍然坚持过去的做法,想让他们从高效生产型转变为学习生产型企业将会十分困难。不过这种尝试一旦成功,则受益无穷。如果,我们把这种曾经推动过网络经济大发展的网络效应也带进企业,那么我们所能够建立的事业,不仅能让基层员工受益,而且还能创造出一种注重参与和学习的企业文化。那时,人们就会发现,在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以及情商和道德方面,机器人永远都不如一个真正的人类。人类所具备的以上能力,可让我们灵活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平稳地去生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