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未来十年绿色工业发展的四个判断

http://www.gkong.com 2013-12-23 09:3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我国是科技大国,不是科技强国,“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多的领域,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工业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笔者结合多年对国际情况的了解及与国内外企业的接触,对未来十年内绿色工业发展做出以下4个初步判断,供读者参考

  受制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工业流程和消费模式很难瞬间转变

  今年,我国30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受影响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为6亿。当然,雾霾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在美英等国出现恶劣毒雾天气时,从GDP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比我国还高,1943年美国人均GDP为11582美元,1952年英国人均GDP为6454英镑。在某种程度上,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似乎是工业化的必然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至519322亿元,当前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人均GDP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远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毫无疑问,我们迫切需要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处理好生存、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然而,受制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工业流程和消费模式很难瞬间转变,尚需一定时日。

  在绿色工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不应过多承担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呈指数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煤炭及石油的消耗量分别为35.2亿吨和4.92亿吨,双双位居世界首位。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7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和荷兰环境评估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共排放34亿吨CO2,中国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9%。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为原则,对国际减排义务进行分配。我国属非附件一国家,无须承担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近期一直在为减排温室气体付出努力。如,2009年中央政府明确表态,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但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长的事实,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要求我国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口实,国际舆论压力不断增大。

  笔者认为,国际社会应理性看待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既要看当前的排放,更要看历史累积排放及人均排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无序排放造成的,不管从累积排放量来看,还是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都要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东英吉利大学发布的《全球碳预算》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CO2排放量为7公吨,远低于美国的16公吨。因此,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应正视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应要求我国承担与发展阶段不相称的减排义务。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应是优先解决的问题,况且贫困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我国“发展权”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也不必迫于国际压力承担过重的国际义务。

  我国绿色工业发展的确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但更需要立足自主创新,利用巨大的市场把我们的企业扶大扶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以明确绿色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我国是经济大国,不是经济强国。目前,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GDP科技含量不高。

  第二,我国是投资大国,不是投资强国。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多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制造等领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总体经济效益不佳。

  第三,我国是外贸大国,不是外贸强国。我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贸易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第四,我国是科技大国,不是科技强国。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专利科技含金量普遍偏低,大量先进的专利技术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如80%的芯片依赖进口。

  只有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才能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贸易和投资结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此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然而,“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是国内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习惯性依赖。

  众所周知,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因此,很有必要处理好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利用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市场、以市场育技术,提高企业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在绿色低碳产业的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可以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目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我国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08~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08年占GDP的4.7%增加到2010年的5%,总产值增加了0.59万亿元。《“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更是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虽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产业还存在着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技术落后等问题,很难满足绿色工业发展的需求。

  要实现节能环保产业的长足发展,政府需要有所作为,应积极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在做好引导、规范、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应主动服务企业,做企业做不了的事情,组织和整合好相关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助力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