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创新驱动 以国家意志推进建设工业强国

http://www.gkong.com 2014-01-08 11:0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为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

  会议强调,今后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而是要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加速发展时期,但资源与环境承载却已接近极限。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5万亿千瓦时,其中,工业消耗接近3.8万亿千瓦时,用电规模巨大。在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工业能源消耗占比70%以上,消耗电量超过73%,而创造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国GDP比重的40%,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工业大而不强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模式粗放,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都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创造就业岗位增速与农村劳动力供给增速的相对值发生了变化,同比下降了6.5个百分点。从增速上可以判断,我国劳动力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中国工业发展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和相对优势正在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用地已经非常紧张,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的约束,中西部地区则是受国家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政策的影响,土地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人口、土地资源优势的减退,无形之中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瓶颈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国内也涉及国际经济大环境因素等。为此,相关部门只有继续完善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构筑现代体系 消除粗放发展

  从政府层面来讲,未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以国家意志推进工业强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的产业体系仍存在三次产业不协调的问题,存在高耗能、低效率产业、低技术含量产业比重过大,导致发展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此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利于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化发展,能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消除产业粗放发展等问题。

  工业结构优化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在经济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直观表现是现代服务业占到GDP的70%左右。而对于中国而言,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是工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因此,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中国工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围绕改造提升制造业,相关部门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等工作力度,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瞄准重点领域和方向,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格局。

  从企业和产业层面来讲,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同时,创新驱动工业发展也是中国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还主要是依靠投资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为此,要不断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关系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应用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方向是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这方面,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一定要坚持实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为出发点,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理念,从而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体系。

  @专家微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金 碚

      现阶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力戒政府“好事做过头”现象。例如,过度补贴招商引资,一些投资项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果仍然沿用老思路来进行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即使有幸能解决一个问题,也必然会产生大量新的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 迟

      要从根本上建立去除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体制改革。“解铃还须系铃人”,改进当前GDP考核对地方的影响、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于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产能结构调整的问题上,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强化,一是强化各种“去产能化”手段之间的协调与互动,二是强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对地方的问责力度。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