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

http://www.gkong.com 2014-01-15 11:05 来源:财经界

   回望2013 年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但同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中央多次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

  2014 年,经济结构调整将从何处着手?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过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进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坚决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发展实践早已表明,产能过剩,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也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几乎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尤其突出。为此,2013 年10 月,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这些行业及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还根据产能过剩行业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对于钢铁这一产能过剩的典型行业,《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

  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钢厂搬迁,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 万吨以上。修订完善钢材使用设计规范,在建筑结构纵向受力钢筋中全面推广应用400 兆帕及以上强度高强钢筋,替代335 兆帕热轧带肋钢筋等低品质钢材。

  在国家的具体指导下,2013 年,钢铁行业产能化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地方集中拆除钢铁企业高炉,有的地方宣布不再审批钢铁的新增产能项目。

  但产能过剩毕竟是个老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本刊记者了解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被各部委当作2014 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据悉,针对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目前正在部署多项措施,严控钢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这些措施包括:摒弃高炉容积标准、推进区域性重组、推行产能指标交易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相关人士认为,化解产能过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则对产能进行科学引导。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 左右。到2020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 左右。

  国家战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划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

  短短3 年的时间,这些被看成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领域得到较快发展。201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6 月,在节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1.8% 和54.5%。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通信设备、电子元件、专用设备行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 亿元、989 亿元和58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6%、28.1% 和31.8%,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4%。在生物领域,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33.7%,上半年实际增发的126 家A 股上市公司中生物领域企业占比达8.7%。其中,部分产业增速甚至达到或超过工业总体增速的两倍。2013 年1-6 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通信设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达7319.6 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利润328.1 亿元;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实现利润总额1413 亿元,同比增长21.5%。生物产业中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达到19.6%,医疗器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达到18.4%,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到16.6% 和1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年“跃升”,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速的强大推动力。从“嫦娥”奔月到“蛟龙”入海,从高铁到大飞机,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种种突破,更带动了整个产业、整个科技的提升。

  在为成绩欣喜的同时,国家也清楚地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缺乏、新旧产业过渡不顺畅等。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 年,仍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根据中央的部署,国家标准委联合九部门日前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 年,要建设60 个左右标准综合体,研制600 项以上急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初步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该规划同时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和2020 年标准化发展路线、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化发展重点任务,选取了20 个影响大、辐射广、示范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综合标准化工程。

  拓展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绕不开的话题。

  58%,这是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企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2.2%,这是中国目前的占比。巨大的占比悬殊,凸显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的不足。以第三方物流为例,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占比情况为:德国占23%,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 以上,而我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

  在整个世界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当下,我国大力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

  为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2013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提出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推广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规范货物装卸场站建设和作业标准。

  事实上,物流仅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同第三方物流一样,就市场总量而言,金融租赁、检验检测等行业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亟需大力开拓。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 年,要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

  针对我国服务业的未来发展,业内分析预计,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2014 年,第三方物流、金融租赁、检验检测等重点服务行业或将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迎来“春天”。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