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工业机器人如何“逆袭”

http://www.gkong.com 2014-01-15 14:3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在一些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图片来源:www.nipic.com

  2014年伊始,中国工业机器人即迎来重大利好。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方式,受《意见》影响,法因数控、日发精机等概念股一度涨停。

  而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制于成本高、规模小、可靠性不足等因素,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尚未充分释放。赛迪顾问消费品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郑芳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在一些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此促进关键技术的研发,最终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市场容量待释放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背景下,中国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08~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2012年新安装量为24800台。

  从政策导向上看,工业机器人也是较为受益的产业。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郑芳华表示,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领域,是直接受益的产业。

  此外,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郑芳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三个方面:装备改善、品种质量和两化融合。其中装备改善和两化融合都与工业机器人密切相关。

  和前景广阔的市场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已有一批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另外,由于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成本和可靠性上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在2013年4月举行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该联盟秘书长宋晓刚也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质量和关键零部件。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层面早已将工业机器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不过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技术难题尚未攻克,产业蕴藏的巨大市场容量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助推产业发展

  针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意见》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等等。

  贺在华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从来没有停止过,包括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等环节的攻关一直都在继续,诸多研究成果也陆续公布于世。“《意见》基本涵盖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未来在落实过程中,所需的细则、监管条文也会随之完善,预计更加翔实全面、执行性较高的产业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贺在华说。

  郑芳华也表示,《意见》下发后,产业规划、指导目录,以及相关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方面的建设也会陆续跟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不过贺在华也指出,《意见》的下发虽然能够鼓舞并带动相关企业积极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但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诸多顽疾。“技术进步、规模化、成本压缩等问题仍需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共同协作,经历过相当长一段蛰伏期后或能有所提升。”

  郑芳华也向记者表示,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实力还比较落后,有些企业只是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商,而一些技术的研发也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郑芳华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类似于当年的PC,从军用领域到民用领域经历的时间比较久,一旦大规模生产之后,将呈指数级增长。

  走差异化道路

  除了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意见》还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具体路径。《意见》指出,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用量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视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郑芳华表示,对于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突破,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化带动,投入再多的钱也很难一蹴而就。而《意见》的上述提法,正体现了以产业化带动关键技术突破的思路。而这也正是中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所在。

  谷歌公司近期收购了8家软件密集型的机器人公司,包括日本Schaft、美国BostonDynamics等公司,引发市场关注。

  郑芳华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走和谷歌不同的道路,大力发展那些量大面广、相对中低端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当前我国工业正面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选择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形成规模后,相应的零配件成本会不断降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也将不断提高。”郑芳华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