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面临诸多挑战 光伏产业发展还得自身硬

http://www.gkong.com 2014-02-20 11:39 来源:中国工业报

  太阳能是万能之本,人类现使用的火电、核电、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效率非常低。而太阳能发电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从宏观来讲,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看好太阳能,但从目前来讲,我国太阳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现在新能源的发展,特别是从业者,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多给点补贴。在中国薄膜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指出,如果指望靠国家补贴,这个行业一定发展不起来。未来提升产业化的根本出路还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并降低成本。

  能源替代最佳选择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了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中指出,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太阳能将像绿色植物一样,通过叶绿素式的能源革命,实现人类能源利用的终极方式,从而回归到人类最初的能源形态。

  从能量的角度看,太阳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传送到地球,30%的能量被大气层反射回宇宙,23%的能量被大气层吸收。最终,太阳能每秒到达地球表面的功率仍然高达80万~85万千瓦,相当于每秒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形成了水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从无污染的角度看,太阳能没有安全隐患,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且不受其他资源的制约。而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目前,在我国乃至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越来越大,光伏发电更适合未来能源的独立式、分散式生产。而现阶段,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太阳能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即光热模式,简称“光热”。另一种形式是光电模式,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

  李河君认为,光伏若要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三个基本因素,即转化效率、平价上网和储存。目前,这些因素都已经具备。其中,0.5元/度的光伏发电成本是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因为,火电发电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已经超过0.5元/度,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如今,由于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成本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下降。特别是小型光伏能源被纳入智能电网,意味着新能源与新技术的融合已经实现。

  “太阳能,量无限,面无边,照无时,盖无偏,取无价,用无染”,无论从自然禀赋来看,还是从实际利用来看,在新能源的替代中,太阳能成为最佳选择。

  产业发展恰逢其时

  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了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中认为,当我国进入光伏时代,就可以告别300年来的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光伏工业体系。同时,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随之重构,原先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分工会被改变。而且,能源供应的格局也会完全改变,化石能源引发的地缘政治影响也不复存在。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太阳能利用,而太阳能利用的核心将是光伏革命。只有光伏革命才能保障能源安全,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现在,发展太阳能光伏“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都已经具备。

  在天时方面,石油呈现战略型枯竭,光伏技术日趋成熟,到了必须能源替代的时候。在地利方面,世界各国都拥有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人和方面,各国政策的推动与市场的刺激,显示出社会共同的需求。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仅限于科研,尚难真正应用。此后,大致经历2000年以前的萌芽阶段、2002~2007年的起步阶段、2008~2009年的挫折阶段、2009~2010年的回暖阶段以及2011年至今的动荡阶段。

  201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悄然兴起,光伏应用市场已经打开,我国将由以前的光伏制造大国转变为光伏应用的领先者。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指出,光伏产业发展对经济大环境变化特别敏感,产业增长率会随之出现波动。2011~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进入了低谷期。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式占光伏累计总装机容量的68.9%,在美国超过83%,德国超过85%,日本超过90%。作为老牌的石油大国,欧盟成员和美国不得不开始重视我国在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并且开始反击,发动“双反”。一是为了抬高市场准入门槛,二是为了抢夺薄膜电池技术的制高点。

  对此,李河君表示,我国技术领先的薄膜设备生产线目前均来自国外,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欧盟和美国如果对我国薄膜实施“双反”,相当于在反他们自己。

  未来由市场决定

  实际上,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产能过剩、产业链不完整等,导致2012年全行业性的危机,也促使我国光伏产业开始整合升级、内需升级的转型。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得到缓和,7月份,中欧双方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国内市场也开始增长,总体发展趋势不错。但应该认识到,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融资困难等问题的挑战。国家电网“支持、欢迎、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理顺行业机制仍需时间。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机组新增1700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22%;风力发电时数比上年增长35.3%,已占能源比重的2%。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950万千瓦,发电量约80亿千瓦时,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仍然很小。

  同时,光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地面积大,一座1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或太阳能热电站的占地面积达1~3平方公里。

  实际上,作为全球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各国的光伏发展始终与补贴力度密切相关。合理的光伏补贴标准不仅对整个产业规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与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采取的电价补贴已经提高,但这一补贴形式并不是完全纯粹的市场行为。

  据介绍,光伏发展激励政策是各国早期都采用过的办法,名目多达几十种,包括减免税、补贴、贴息、租赁、电力配额等。但是各种政策所发挥的作用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利用财政进行巨大且长期的补贴,在很多国家很难持续下去。一方面,政府财政会受到各个方面的质疑。另一方面,还会因政府或政府官员的更迭而受阻,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张国宝认为,如果未来产业发展规模扩大,财政补贴跟不上,行业发展会受限制。所以,光伏产业不能形成有多少补助干多少活的现状。

  有观点认为,光伏产业要发展,根本出路是保持国内市场和制造业相对平衡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走高技术、高品质、合理利润、合理价格的路线,这要求我们必须有非常明确且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认为,光伏产业的未来最终仍将由市场决定,由技术、发电效益、稳定可靠性说了算。

  相关报道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裁定,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美国政府将继续对此类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这是美国自2011年11月以来第二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根据美调查程序,美商务部将于2014年3月28日前后做出补贴初裁,于2014年6月11日前后做出倾销初裁。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美国裁定征税,光伏业将遭遇全面设限,不少企业的处境将雪上加霜。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制裁变本加厉,形成“全面包围”时,美国多晶硅行业却通过加工贸易等手段规避制裁,使得我国“双反”征税措施形同虚设,业内呼吁加大反制力度。

  此前,美国商务部于1月23日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本次调查的涉案产品为晶体硅光伏电池,不论是否单独、部分或完全组装成为其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组件、层压板、面板和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在2010~2012年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涉案产品金额分别为15.2亿美元、31.2亿美元、20.8亿美元。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早在2011年11月对中国的光伏电池提出过“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开征18.32%~249%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调查试图涵盖2011年“双反”调查所没有包括的其他所有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并同时对台湾地区提出反倾销,意欲形成对华光伏产品的全面限制。这种全面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行为,目的在于滥用贸易救济手段,通过不合理贸易壁垒回避中国企业的正当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查范围中,包括由太阳能电池片组装成的产品,涉及的企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打击。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接二连三的国际贸易战,在采取积极反制措施的同时,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容内需市场,尽快落实相关政策细则。(李彬)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