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曲道奎:机器人改变世界

http://www.gkong.com 2014-03-07 11:23 来源:天津网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工具的进步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人类对工具的技术追求在科幻作品中屡见不鲜。作为最具有人类思维模式的工具,机器人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想象一下:让机器人打理你每天的生活,在早上送上温馨的早餐,把你的衣服送到干洗店,适时提醒你身体健康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样的场景短期只存在于科普书和科幻电影中。

  不过,跟机器人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曲道奎,对于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要乐观得多。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曲道奎乐观地估计“未来五年内,机器人将会逐步进入家庭”。

  从研究员到总裁

  在央视财经2013年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论坛上,曲道奎带来一个小小的门把手作为见面礼。“生产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门把手,过去在生产线上需要工人们一遍遍地打磨抛光。生产环境非常恶劣,粉尘职业病很普遍。现在我们生产的机器人替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运用传感技术自动抛光打磨,而且成品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以为机器人只能替代简单的流水线作业,那就错了。曲道奎带来的另一个礼物是个大规模集成面板。他自豪地介绍,这是新松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花了数亿元,成功研发的真空机械手制造的,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垄断,“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中国台湾。”

  被誉为国内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的曲道奎,是技术派出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和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曲道奎进入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拜在中国机器人之父—中科院院士蒋新松门下,从事机器人的研究。不过,那时的曲道奎只是将机器人研究作为一种兴趣爱好。

  1992年,曲道奎赴德国萨尔大学电子技术系系统理论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从事神经元网络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在此期间,他看到了德国制造业中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并被深深震撼,“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机器人不能仅仅躺在实验室,而应该跟产业结合,有更广阔的应用舞台。”

  刚好此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决定,将多年的机器人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并推向市场。曲道奎立即中断在德国的访问,回国担任所里机器人研究开发部部长,开始了他的机器人产业化梦想。

  由于当时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几乎是零基础,曲道奎决定采用更快捷的方式。他从日本采购来20台工业机器人部件,自主开发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卖给了长期采购外国机器人的国内企业,一下子引起了轰动。然而,苦于没有产业平台,核心技术不得不转让给韩国的三星公司。“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两件事。第一,中国人并不笨;第二,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平台,机器人才能有广泛的应用。”

  要想真正产业化,只有走公司制道路。此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科研单位改制的热潮。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试点,从全国来说,共有1200多家技术开发类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一大批知识分子下海创业。

  在这波知识分子创业的浪潮中,2000年,国内第一家机器人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曲道奎担任总裁。为了保障创业成功,曲道奎发挥其企业领导者的魄力,说服所里领导拿出30%股权,对于骨干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市场化和股权激励一下子释放了科技的活力,成立当年,新松就实现了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产业化的梦想终于落地生根。2013年上半年,新松实现营业收入57117.54万元,同比增长11.2%;营业利润10927.73万元,同比增长37.35%。

  从一个科学家到机器人行业的领军者,曲道奎的蜕变也是过去20年中国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缩影:一大批知识分子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无到有,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和升级,实现大国重器的理想。

  如今,新松的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

  机器人行业的掣肘与希望

  但是曲道奎对机器人产业寄予的希望远不止技术突破。他对《新领军者》表示,“机器人不仅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撬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我们处在新工业革命的前夜,即将进入智能制造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支撑它的核心要素将是机器人”。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都面临着共同的困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各国领导人共同的议题。在发达国家,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重振制造业计划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趋势加强,美国制造大有再次席卷全球之势。而欧盟正在谋划一场新工业革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试图采取一系列措施复兴处于颓势的制造业。

  在各国纷纷掀起的制造业振兴计划中,智能化是一大趋势。美国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已经开始了机器人公司的收购,近期先后收购了包括日本Schaft、美国Boston Dynamics等知名公司在内的8家软件密集型机器人公司,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曲道奎认为,机器人具有更加清晰的意义。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但是转型之路如何走,各方没有清晰的认识,“事实上,很多所谓的产业转型就是简单的工艺和设备改造,只是局部的小修小补,但制造业的转型最重要的应该是制造模式的变化,摆脱那种依赖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机器人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只有21,距离全球55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据专业人士预计,未来10年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期,10年后,工业机器人的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要想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机器人行业自身首先要有大规模的产业应用。2012年饱受用工非议的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公布了“机器人大军”计划,但是因为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成本可行性以及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富士康此举也引来不少争议。

  在2013年年初的一次行业调研中,曲道奎承认,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行业的利润。由于国内工业基础底子不厚,而机器人行业又相对精密高端,所以尽管很多东西便宜,但在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和加工在内的高端装备采购上,国内市场并没有优势,新松采用国产替代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核心零部件一般是国外采购。“和日本企业相比,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电控柜,我们国内做的比日本贵。又例如国外的轴承虽然很贵,但国内要做同样精度的,一定会更贵。”

  但曲道奎同时认为,总体上来说,机器人的成本在逐步下降。随着硬件设备越来越廉价,智能语音和传感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会越来越智能化和亲民化,大规模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可能。“机器人是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合成,包括芯片技术、智能语音技术、传感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等,芯片的发展使得机器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视觉技术的进步使得它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技术的进步都让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在过去几年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应用前景广泛,相比人,机器人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误差。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早期组装一部汽车需要117人三天才能完成,而如今只需要三个人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成品率由60%提升到几乎100%。

  对于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重演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砸机器一幕的观点,曲道奎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以往经验表明,机器人的使用和高失业率没有必然关系,机器和人产生直接竞争的领域并不多。尽管当下每年毕业季来临时媒体都会渲染“最难就业季”,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结构性短缺。“同时,随着人口红利减少,2015年开始,每年中国将面临670万劳动力的减少。”曲道奎对《新领军者》表示。

  机器人作业的第二个市场来自特殊环境作业。“比如在超净环境和真空环境下的工作,是人类无法完成的,只能由机器人来替代。”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更新换代,90后新生代进入市场后,对于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经常找到我,希望能够研发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他们抱怨,无论出多少钱都招不到人。尤其是高危和艰苦环境下的机械式作业,对人类身体的强度和应对危险的能力都是很大挑战。”当然,曲道奎承认,的确有一部分工作将被机器人替代,但他同时认为,机器人的使用同时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力素质。行业观点认为,2014年将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拐点,预计当年需求量将达到3.2万台,届时我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照顾人类

  曲道奎认为,如果说过去机器人大部分应用在制造业,那么未来机器人更大的空间是服务家庭、服务医疗。“中国有两亿老年人、八千万残疾人,对于高端陪护的需求将逐步增长。服务机器人将会为社会服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据曲道奎介绍,目前新松的服务机器人项目之一—“高端陪护机器人系统设计”已经完成了样机的研制,并且在北京的养老院示范应用。这种陪护机器人可以在养老院环境实现自主导航避障功能,能够通过语音和触屏进行交互。配合相关检测设备,机器人具有血压、心跳、血氧等生理信号检测与监控功能,可无线连接社区网络,并传输到社区医疗中心,紧急情况下可及时报警或通知亲人。

  社会属性是人最重要的属性,人类对于机器人也同样寄予厚望,在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甚至具有了情感,对于服务机器人来说,机器人身上这种更智能化的社会属性更为重要。曲道奎对此也雄心勃勃,“机器人只有在社会网络中生存,才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因此,他认为机器人将成为互联网的一个个高级终端,而不是像传统家电那样的一次性消费品,它通过源源不断的服务和产品更新,提供更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

  跟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相比,服务机器人进入生活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服务机器人对于智能化的要求更高,这要求以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为前提,而且成本高昂。“对于服务机器人来说,语音在人机交互中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方言环境或者客厅的嘈杂背景下,语音交互技术还是一个门槛。”

  同时,一旦机器人成为社会化网络中的一个终端,机器人的安全问题就不容忽视。事实上,自从机器人诞生以来,人类对于机器人就怀着一种既渴望又担心的复杂感情。以《终结者》为代表的科幻电影描述了对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反人类,并最终控制地球的担忧。现实中,一些人权组织和科研机构担心,智能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能会产生“杀人机器人”。

  尽管对于家庭应用机器人的担忧没有这么强烈,但是网络安全仍然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日本和韩国减缓了机器人进入家庭的进程,就是因为担心网络安全。就连美国国防部的防火墙都能被黑客攻破,更不用说家庭网络。一旦被黑客远程破坏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曲道奎不无担忧地说,他甚至在央视财经2013年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论坛的现场,向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请教起网络安全问题。

  尽管如此,相比于创业初期中国制造业薄弱的产业基础环境来讲,如今曲道奎更加有信心:“我坚信一个家家都有机器人,厂厂都有机器人的时代即将来临,机器人必将改变世界。”曲道奎表示。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