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智能化时代,OEM用户该选择什么样的伺服系统?

http://www.gkong.com 2024-05-17 11:06 来源: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日前,面对种类丰富的伺服系统市场,OEM用户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选项。

提供这个新选项的,是施耐德电气创新的Lexium 18P脉冲型伺服驱动器及Lexium 18E总线型伺服驱动器,以及多款伺服电机。在这个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研发的首款伺服产品身上,有着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创新之处。

一方面,Lexium 18系列伺服在技术与性能上保持了“欧系伺服”的传统优势,而另一方面,其在易用性和灵活性上则比以往更多地向“亚系伺服”靠拢。无论是对行业需求的契合,在易用性上的提升,还是对稳定可靠的极致追求,都与今天广大OEM用户的需求变化息息相关。

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Lexium 18系列伺服

这样的变革,是否能够为今天的OEM用户带来更多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

先进伺服叠加智能化加成,高性能满足多重行业需求

无论伺服系统如何发展变化,用户最核心的诉求始终离不开行业应用对性能的要求。在这方面,Lexium 18系列伺服推出的背景之一,正是OEM制造业近年来通过产业创新转型,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而带来的需求空间。

一方面,电子电气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成长壮大,产业用户利用伺服技术打造高端、新型装备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的包装、物料加工行业对高性能运动控制的需求也在提升。这些变化,对伺服提出了各具侧重点的性能要求。

例如,在电子电工行业的薄膜电容卷绕应用上,就对伺服系统提出了高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这一机型需要频繁启停,因此启动和停止的加减速阶段要最大程度保持平稳,电机停止的瞬间要做到精准定位。对此,Lexium 18系列伺服可以通过智能化的高性能算法实现快速响应,做到“行止有度”;与此同时,其高鲁棒性设计则能够有效保障伺服控制力,不会因为轻微的干扰而受到影响。

而作为高新战略性产业的半导体行业,则往往对生产、检测设备的精度和效率有着更高要求。例如,用于检测印刷电路板的飞针检测,就是高速和高精度并重的典型示例。飞针检测面对分布多如牛毛的检测点,要求伺服具有优异的响应能力、参数适应性和精确度,让犹如“蜻蜓点水”般灵巧的检测动作做到又快又准。在这方面,Lexium 18系列伺服的控制环带宽提升了40%,得以有效减少运动误差,提升动态响应特性,其中Lexium 18P脉冲型伺服驱动器最高支持8MHz脉冲的特性,则进一步保障了对运动的精确控制。

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助力兢美电子引领飞针测试高端化

除了精细的高新制造行业,传统行业对伺服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例如,在物料加工行业,用于对物料进行模切的机械重在提升加工质量,让加工效果更加整齐平滑,且往往需要随着工件的变化频繁切换参数,因而对伺服系统的设备调试时间、过载能力和响应能力要求较高。对此,Lexium 18系列伺服可以通过智能化的高性能运动控制算法一一加以实现。

此外,在包装行业,像贴标机一类的机械设备对伺服系统性能的要求同样是非常高的。应用于这一场景的伺服不仅在重复定位误差方面要做到尽可能小,而且在设备高低速切换时也有严格的定位距离要求,可以说是对精确性、速率和灵活度一个都不能少。在这方面,Lexium 18系列伺服可以通过高精度输入确保精准控制,其智能化的在线自动共振抑制功能,可自动检测共振点并进行针对性地补偿调整,从而提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和精准度;同时,经过优化的电机结构设计使齿槽转矩小于1.5%,更好地保障了电机的定位精度和伺服性能。

Lexium 18系列伺服在包装行业应用

可见,通过在传统的先进伺服技术的基础上,叠加智能化功能算法带来的加成,从而应对各行业不断提升的高精尖要求,已经成为了Lexium 18系列伺服产品在众多领域“攻城拔寨”的成功路线。

当前,这一系列产品已经经过了来自电子电工、新能源、物料加工和包装等众多行业的百余家客户的“考验”,其成功应用范例覆盖了薄膜卷绕机、飞针检测机、激光切割机、灌装机、搬运机械臂等超过80种机型设备的全面检验,在性能表现方面可谓给广大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施耐德电气新一代伺服系统赋能晟威引领薄膜电容卷绕技术创新

提升伺服易用性和便捷性,显著改善OEM用户体验

除了性能上的“硬功夫”外,在智能化时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选型、调试打交道的OEM用户,也越来越希望伺服产品能够通过创新的技术,帮助自己尽可能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通过缩短设备的上市交付时间,提升竞争力。对此,首次由中国本土团队操刀主导研发的Lexium 18系列伺服,在设计理念上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转变。

传统上的欧系伺服给人的印象类似于相机中的单反,拥有强悍性能,但对用户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之下,亚系伺服好比快捷上手的卡片机,能够在保持一定性能水准的基础上,用“一键搞定”的灵巧易用俘获用户欢心。

而对于施耐德电气这款应对智能化时代挑战的Lexium 18系列伺服而言,可谓是结合了两种设计优点的一款集大成之作。在坐拥强悍技术传承的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的功能和算法,大大提升了OEM用户在便捷易用方面的体验。

具体而言,Lexium 18系列伺服配备了自适应共振抑制、末端振动抑制、STO安全功能和动态制动四大功能亮点,用户能够利用优化的自整定功能,实现精准、便捷的自适应匹配设备调试,能够节约2/3的安装和调试时间;同时,Lexium 18系列伺服支持内部脚本编程及灵活的运动任务序列,能够以便捷的方式满足用户更加定制化的功能需求;而对于具有批量生产需求的用户,同一机型的伺服参数可以轻松复制到其他机器上,实现更加快捷的“即插即用”。这些创新技术上的“组合拳”,很好地击中了OEM用户的一些共性痛点。

Lexium 18系列伺服在细节上的打磨,同样带来了易用性上的改善。例如,Lexium 18系列伺服采用了Type-C调试接口,在连接笔记本电脑进行调试的同时兼顾供电功能,相对传统的Mini USB调试接口减少了用于供电的额外接线,可谓在细节处尽显关怀。

伺服家族扩展及高可靠性,为用户选型提供更大空间

除了使用上的易用性,施耐德电气还充分洞察到了用户在伺服选型需求上的变化,并对Lexium 18伺服家族进行了扩展,以满足不同客户实际的应用要求。

例如,面对一些设备的多伺服轴控制需求,以及在智能化时代越来越常见的设备协同、状态实时监控等需求,支持EtherCAT总线协议的Lexium 18E总线型伺服驱动器应运而生,与采用脉冲方式的Lexium 18P脉冲型伺服驱动器并驾齐驱,为用户带来了具备布线简化、生态协同、柔性提升、实时诊断等优势的新选择。与之搭配的,还有高精度、功率规格齐全的系列伺服电机,供用户按需灵活搭配使用。

与此同时,Lexium 18系列伺服的稳定可靠性,同样是这一系列伺服产品得以在更宽泛的应用环境中大显身手的重要保障。例如,面对可能存在的电磁环境影响,Lexium 18系列伺服的EMC性能达到了标准的120%,为其抗电磁干扰性提供了充足的冗余空间。而面对恶劣的应用环境,Lexium 18系列伺服采用了三防涂层,100%覆盖贴片元器件,使之能够适应各类严苛的工况条件。最后,在已取得CE认证的基础上,Lexium 18系列伺服的UL认证流程也已在进行当中,可供具有设备出口需求的出海型OEM厂商无忧选择。

可以看到,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既为伺服产品带来了“脱胎换骨”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因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让伺服产品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强悍性能、便捷应用、稳定可靠、选型灵活等选项已经从伺服产品的“选择题”变为了“必答题”,从而博得更多OEM用户的青睐。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这类能够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全能型伺服”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