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广州制造业将迎来铁甲时代

本土企业开始竞逐中国机器人市场

http://www.gkong.com 2014-05-12 17:05 来源:新快报

  引言:5月8日,广州市举行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总目标:力争到2016年,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金融辐射力、创新驱动力、总部控制力、产业聚焦力、环境软实力“五个显著提升”。其实,在原有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后,各地都在力推产业转型升级。而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企业有机会做大做强,给投资者也带来丰厚回报。像2009年10月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上市以来复权价最高达到293.25元,最新复权价也超过240元,累计升幅超过360%,与同期沪市大盘累计下跌33%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近期新兴产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的背景下,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新快报《赚钱》记者也深入了解本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进展,希望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启发。

  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

  可否想象在2020年一天的早上,你手中的咖啡、脚上的跑鞋、开的爱车都是由一双双充满金属质感的机械手来完成?偌大的工厂和流水线上不再有身着蓝衣的打工女孩的身影,而是由一群高度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来代替勤劳的产业工人。

  这一幕,其实并不遥远。按照5月8日亮相的《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而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同时,广州将拥有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在广州市政府最新公布的一份激励政策里,描述了广州城2020年的制造业变革的愿景。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美国专家今年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会发生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使得美国企业家在本地建厂开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这样,中国还如何能与我们竞争?美国注定要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而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

  尽管还有人怀疑机器人的“呆萌”能否完全取代产业工人,但是,号角响起,制造业的铁甲时代已经铿锵到来。

  据了解,目前广州聚集了20多家左右如广州数控、广州启帆、敏嘉制造、广州机研院等一批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中国机器人市场一度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销量前十仍均为国外品牌,外资独资或合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高达96%,但包括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广州启帆等国内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112台)的市场份额也从无到有,升至4%,包括广州数控、巨轮股份等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虽然整机制造企业规模与国外相比仍差距不小,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相信与国外品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本土企业开始竞逐中国机器人市场

  技术上有差距,胜在性价比和售后服务

  今年4月中旬,国际机器人联合会(FIR)英文官网最醒目的简讯是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入FIR的消息。

  实际上,FIR一直看好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其统计,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即使在全球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在逆势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预言称,中国或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时,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在国内,另一个制造大省浙江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的机器换人投资,除此之外,中国还有12个城市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园,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政策补贴到产业园的建设,工业机器人在中国都迎来了空前的热度。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新度教授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效应,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种程度上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从而引发企业打破生产惯性改变成自动化生产。

  大企业升级换代需求强烈

  相比较于小企业对于更换生产线所需资金的忧虑,大企业对更新换代的需求更为强烈。在所有的行业中,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占了一大半,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也渴望拥有工业机器人来为替代成本日益上升的流水线工人。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早在1969年便启用了2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而早期,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度还是手工焊、专机焊。

  在广东地区,广汽集团也是工业机器人最早使用的一批企业之一,广汽丰田焊装车间导入的便是丰田最新的GBL(GLOBAL BODY LINE)线,采用最新的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达47.6%,广州本田4个车间用发那科弧焊机器人共26台。

  江淮汽车战略与市场管理部副部长张先华对记者表示,按1名工人一年工资至少需要5万元计算,1天按照8至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条生产线需要两班倒,耗费的人力成本在10万元/年左右。但普通机器人产品在十几万元左右,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生产,生产效率更高,此外在例如涂装、焊接这些高危工序,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生产,也可以降低工人受伤的风险。

  以美的空调为例,美的空调在制造环节将依靠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来提升人员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员工将由2011年的5万人减至2014年的2.5万人,这些岗位都将由机器代替。

  今年2月份,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其正与谷歌方面会晤,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与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的合作对象正是机器人。这并不是富士康第一次表示要发展工业机器人来替代工人,2011年,郭台铭便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国有机器人品牌逐渐崛起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市场却被外资品牌把持。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与外资品牌相比,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2012年,外资品牌占到中国工业机器人单元产品总销量的96%,其中,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ABB四巨头就占到53.8%。

  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主要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中,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减速器是制约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重要因素,研究减速器,不仅仅需要好的设备,更要有好的材料和工艺,材料需要绝对的耐磨。而这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赶上国外的技术的。”

  不过目前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去年9月,巨轮股份宣布在RV减速器的技术攻关上已取得进展,接受记者采访的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也表示,公司已于2012年研发出了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件减速器的样机,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100多套,平均价格为国外同型号的三分之一。

  据了解,技术壁垒再加上需求旺盛,国外的工业机器人价格往往并不便宜。国外一个机器人本体的价格平均会比国产的价格高上5万到15万元,根据负载的不同价格略有差别。广州数控的销售经理林志强告诉记者,近些年国外机器人的售卖策略有所变化,其逐渐降低整机价格,吸引企业购买,而后续的维护配件费用却很高。

  “我们现在的优势一个是性价比,还有一个是售后。我们的售价比某些机器人制造成本还要低,因为我们自主研发,成本可控,有的厂家只研发一项,其余的配件需要购买,成本降不下来,匹配性也会存在问题。”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告诉记者,在广东地区,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都有兴趣,但是如果成本太大,一年投三四十万元的话,客户基本很难接受。

  据宋健介绍,一些大的合资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建立的较早,已经习惯了使用国外的设备,但是为了成本的考量,大企业目前也寻求与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合作,“他们会做一个分类来区别,要求可靠性高、精密度高的,还是会使用国外的机器人,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的技术、比如焊接等会跟我们合作。”

  去年,广州数控便为广汽集团的配件厂提供了4台焊接机器人,这并不是广州数控第一次和汽车厂商合作,在前年,他们和华晨宝马、比亚迪也有过类似的合作,为对方提供了一整套涂胶机器人。“虽然总量不大,但是苗头挺好,以前他们会用发那科、库卡、ABB等国外品牌。”

  难题

  引入机器人短期成本大增 中小企业难承受

  但他们公司的流动资金只有30万元左右,很多资金都压在货款上,如果贸然将这笔钱拿出来采购机器人设备,万一销售不好,很可能置企业于死地。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兴以该院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为例说,机器手售价在6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一台冲压生产线机器人可顶替2名工人同时工作,“长久下去,可以给企业节省不少人工成本”。不过,他同时表示,“一条冲压生产线可能需要十几台这样的机器人,即便按10台计算,最低消费也要60万元,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资金来。”

  而更重要的是,“一家企业将生产先换成机器人,并不是买几个零部件替换这么简单。”广州数控技术总部办公室主任蒋米仁补充称,购买新型机器后,一些产品工艺需要更新,并根据工艺特点增加一些配套设备以及配备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来操作。有时候一条生产线的投资中机器人只占到10%,其余大部分是外围设备成本。

  来自佛山里水的一家民营家具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从去年已经有想法引进一条小型的喷涂机器人生产线,但他们公司的流动资金只有30万元左右,很多资金都压在货款上,如果贸然将这笔钱拿出来采购机器人设备,万一销售不好,很可能置企业于死地。

  黄兴也表示,除了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以外,促使中小企业决心生产模式升级的最主要因素是实体经济是否复苏。

  ■工业机器人一般从事搬运、打磨、喷涂、码垛等工作,在政策扶持下,有望被广泛应用,上面图片中的这些工作场景或许很快就只能在历史图片中才能看到了。

  

  探源

  机器人上线:倒逼的改革

  一台造价在10万元左右的工业机器人,24小时开工,几乎不用两年就可以抵消雇佣工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能够免于在高粉尘、高噪音的环境下患上职业病之苦。

  秦磊还记得他6年前第一次到佛山瓷砖工厂调研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车间里一片轰鸣作响的机器声,四周弥漫着怪味,在这个室温超过45摄氏度的车间里,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说话基本靠吼,日光里飘浮的粉尘对工人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传统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如此之低,这让还在广东工业大学读博士后的秦磊颇为震惊,读博期间,他曾参观过电子、芯片等生产企业的制造现场,这些企业干净、先进的生产线让他印象深刻。

  “为什么传统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如此之低?为什么不引进国外成熟的生产设备或者自己开发先进生产设备呢?”秦磊和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聊天后发现,由于公司的订单压力,周期也短,工人们经常需要加班,他们也曾有过引进自动化设备,请机器人来代工的想法,但是这些国外的设备价格昂贵,后续的维护也极其繁琐,索性他们宁愿多出加班费提高工资也不愿意改造。

  秦磊所在的佛山,陶瓷、卫浴、洁具、五金等产业已经发展为其优势产业,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处于经营的考虑,老板们对设备开发成本的回报周期要求严格,超过2年的投资回报已经让企业主无法接受,此外,陶瓷、卫浴的生产工艺并不简单,喷涂、抛光、打磨、检测一系列动作对工业机器人有视觉、力觉的要求。

  但是一旦研发出配套的工业机器人,其带来的成本优势和生产优势令人无法拒绝,秦磊算了一笔账,如果开发成功,一台造价在10万元左右的工业机器人,24小时开工,几乎不用两年就可以抵消雇佣工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能够免于在高粉尘、高噪音的环境下患上职业病之苦。

  也正是在了解了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现状之后,秦磊下定决心开始组建产品开发团队,陆续开发了瓷砖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玩具喷漆机器人、洁具自动化喷釉生产线、水龙头自动化抛光打磨生产线等自动化装备。

  彼时,国内制造业已经出现人口红利褪去的端倪。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珠三角、长三角许多企业外迁,为了保持利润,他们不得不将制造环节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国家,甚至迁到人力成本低到不能再低的非洲国家。

  在世界范围内,也正在上演一场关于制造业的变革。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关于制造业的回流现象引起热议,工业机器人技术廉价的特点无疑是美国制造业复苏的重要支撑。在一水之隔的日本,政府早在2007年制定计划,日本2050年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4兆日元,拥有百万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工业机器人等价于10个劳动力的标准,百万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千万劳动力,是当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在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和日本正在迅速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

  这场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发生的制造业变革的核心便是机器换人,在中国,像秦磊这样的创业者正在工业机器人的道路上开始踏出自己坚实的步伐,数控届的老兵广州数控则开始成立“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数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以增加自己的研发力量,一年之后的沈阳新松机器成为了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开始寻求资本市场的更大支持,工业机器人界的后来者众为兴、利迅达等则正在异军突起。

  政策

  广州市加大对机器人产业补贴力度

  业内人士希望还能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对列入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应用示范的项目,按不高于采购本市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款的10%给予应用企业一次性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套。

  面对机器人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产业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政府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扶持的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实际上,政府的政策走向对机器人产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正是对机器人行业采取了积极的扶植政策,鼓励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器人,才有了机器人王国的今天。

  2013年9月25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次英表示,对本省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造船、轻工纺织等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应用基数比较低,许多企业对机器人需求愿望强烈,这些市场需求将是促进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的动力。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在今年4月15日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将从2014年起连续3年,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给予相关补贴。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对于采购或租赁本市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或者成套设备的,均有相关补助。

  在资金方面,按照广州市的规定,对于获得国家、省级资助的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攻关、整机制造、应用集成项目,原则上按不高于国家、省和市1:0.5比例给予配套。

  在应用企业一端,除补贴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外,从2014年起连续3年,对采购或租赁本市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的,按不高于整机售价或租赁费的20%给予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万元/台;对采购或租赁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的,按照不高于售价或租赁费的10%给予补贴,整套设备累积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套;对列入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应用示范的项目,按不高于采购本市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款的10%给予应用企业一次性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套。同一企业同一项目仅可申请一项扶持补贴。

  现在已是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的秦磊对政策表示欢迎,“以前的扶持政策都是推出项目,比如规划个5000万的项目,很多企业去竞争,有些企业干得好也不一定能拿到钱,现在补贴的更加直接,厂家和客户都能受益。”

  不过,黄兴认为,制约中小企业下决心采购机器人设备还在于融资难问题,上述补贴虽然有鼓励作用,但对于现金流紧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并不吸引,最重要是疏通中小企业在相关方面的融资渠道,为企业采购设备提供便利。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