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2013-2014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正式出版

http://www.gkong.com 2014-06-26 15:00 来源:赛迪智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赛迪智库编著的《2013—2014 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蓝皮书》系列丛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丛书对2013年我国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等细分行业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各个行业领域 2013 年整体发展状况、重点政策解析、重点行业发展状况、区域发展情况、重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梳理。

  丛书紧扣目前我国急需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背景,收录了对我国有一定借鉴价值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转型经验,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 2014年我国新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作出展望。该从书对各级政府与企业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工业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和任务,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为该书作序——《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苗圩指出,2012 年我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达 19.8%,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 1/7,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能源、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加之,全球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与我国形成同质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场更为艰苦复杂的攻坚战。

  该丛书分析指出,从国际上看新科技突破和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多领域的突破,将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特别是3D打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几大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持续显现,我国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出口模式等持续受到挑战。一方面,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分流效应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中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也已初露端倪。如不能尽快培育以知识产权、品牌、商业模式等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我国工业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

  从国内看,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

  打造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升级版”需把握5大问题

  对于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升级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该丛书指出应重点把握5个重大问题。

  第一,挖掘改革红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进行工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改革和制度安排,坚持完善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工业强国战略。加强战略谋划,以国家意志推进工业强国进程。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础能力”,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制造装备等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组织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实现品牌战略,鼓励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培养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在若干重点领域培养更多高层次的行业领军人才。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注重区域协调平衡。从经济发展要求看,大多数地区都要走工业化道路,但由于各地区的条件不同,并不都适合于发展所有的行业,有些地区甚至并不适合发展工业,因此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防止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第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振信息消费需求。加快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消费内容。

  第五,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