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制造业的“后互联时代”

http://www.gkong.com 2014-07-30 08:38 来源:今日自动化

  十八世纪起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机器替代手工的号角,几个世纪以来,纵观数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而时至今日,在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下,生产效率在继续提升的道路上遭遇到了瓶颈。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中关于“互联”的观点却开始更多地被提出,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涌现。无论是通用电气公司(即“GeneralElectric”,以下简称“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还是罗克韦尔自动化提出的“互联企业”,都隐然昭示了制造业未来在互联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于是,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制造业的“后互联时代”要来了吗?

  不可忽视的“大数据”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代表之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度过了普及期和成熟期,今天的互联网几乎已经触及世界的每个角落,飞速流动的数据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消息瞬间可达的“村子”……而在制造业中,信息的流动就是另外一幅图景了。

  随着制造业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的部署,管理方式也正由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新产品研发速度和设计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就在企业实现对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企业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制造业产生的数据量之大令其他领域望尘莫及,从机器运行和能源使用到变量处理和材料使用,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控制器、传感器及其他设备均会产生大量数据。

  据McKinsey&Company统计,仅2010年一年,制造业的数据存储量便已达到两艾字节(即两百万兆字节)。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企业很快便产生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展示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和信息的需求,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更大的价值、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了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

  信息互联获取流动“黄金”

  虽然企业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中蕴含的价值,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真正实现其中的价值还难以做到。所以,企业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帮助决策者在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需要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一份来自罗克韦尔自动化关于“互联企业”的白皮书中明确地指出,获取数据只是基础,只有当数据被应用于特定环境中时才能发挥其价值。罗克韦尔自动化认为,在整个企业内创建“流动信息资本”有助于优化生命周期流程,进而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客户需求并尽量减少库存。这一举措还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更多受需求驱动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工作流,利用这样的“流动信息资本”将更好地助力制造企业,实现从简单相连的运营到智能互联企业的飞跃。

  对此,罗克韦尔自动化给出了其应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应用云计算、移动性及虚拟化等突破性技术可以同时采集数据和共享信息,进而提高协作与运营效率。

  据介绍,“云计算”是一种软件与数据的服务模式。其技术实质是计算、存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IT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最终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服务。罗克韦尔自动化认为,云计算可将软件转而应用于内外部的数据中心,从而释放大量IT空间,进而降低维护成本和能源成本。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有助于对信息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包括远程资产管理和监视与警报、定制化绩效或能源监视、客户与供应链协作等。

  在移动性方面,罗克韦尔自动化指出移动性技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已经无处不在。尽管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访问生产数据是移动性技术的一大关键优势,但信息和工厂员工均能够实现“移动”,并随时随地访问应用程序这一亮点也同样不可小觑。

  而在虚拟化方面,罗克韦尔自动化则认为在制造业中将硬件独立于操作系统使用,正逐步成为司空见惯的做法。这可以降低对物理服务器和其他硬件的依赖性,同时节约工厂的能源成本。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改善设备的可靠性,打造低成本高可用性的备份解决方案,同时允许操作系统的多个实例在单一硬件上运行。

  设备互联“智慧机器”的狂欢

  “当智慧遇上机器”——GE对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总结让人浮想联翩。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以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试图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让世界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在GE看来,工厂中现有机器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机器系统的复杂性已超出操控者的识别能力,随着仪器仪表的成本大幅下降和仪表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工业界有可能更大规模地配备智能机器,并通过数字智能提高设备的生产率。

  例如,一架智能飞机将智能系统维护优化与网络学习、预测分析相结合,让工程师能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既可以告诉维护人员,哪个零部件何时需要更换;又可以提供可行的实时信息,来帮助航空公司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预测。这将让航空公司目前基于循环周期的维护计划得到提升,优化到基于实际需求的维护计划。

  这样智能化的机器,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的节点,每一台智能机器通过网络与别的智能机器、智能系统相连甚至进行人机对话。GE大胆预测,“谁说未来的机器不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从而催生全新的生产力革命呢?”

  智能机器与先进计算、高级分析、低成本传感技术的互联和融合,创造更多的产业新机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人”在工业互联网中扮演的角色。GE指出,工业互联网另一重要要素正是工作中的人,只有人做出最终的正确决策,数据的价值才可得以实现——正如社交网络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带来创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一样,工业互联网在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乃至机器与业务运营之间建立连接,也将创造新兴的业务模式。

  不仅如此,工业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创造更高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据GE测算,如果工业互联网如同当今消费互联网那样得到充分应用,从现在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革命将为全球带来15万亿美元GDP,相当于在计算全球经济总量时把美国的经济多加了一次。

  工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启,GE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将出现一种开放的智能平台,连接遍布全球的高智能机器。这个工业互联网并不是由机器人管理的世界,而是整合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当今面临的各大挑战。

  “我们将处于一个互联网连接无处不在的世界。”GE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一语中的,“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如今,互联网还能做更多事情。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

  适逢其会中国制造业的进阶良机

  当前,我国政府和产业界达成共识的是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科技生产力要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并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制造业走进互联网时代”的讲话,“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向深度融合发展,而另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我国正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互联网技术将在这个进程中成为一个强大的助推器,甚至可能有机会跳过发达经济体所经历的某些发展阶段,从而实现“弯道超车”般的跨越式发展。

  例如通过直接使用无线技术,可能会避免使用电缆或电线;或者采用云计算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系统,可更快弥合发达和新兴国家之间工业生产率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将帮助缓解资源和资金约束,促进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在GE看来,无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还是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互联网在我国都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工业互联网就是要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系统与先进计算、分析、低成本感应技术以及全新升级的互联网连接与融合,以此帮助工业部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率发展,让未来的工业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与国家所倡导的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等国策是相适应的,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有助于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产业组织方式,加速形成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苗圩指出,“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

  当互联网理念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就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将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在网络异地生产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身处不同生产环节、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得以共享,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成为了可能,从而让企业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成为了可能;而在跨界融合企业方面,企业生产正在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对中国自身而言,我们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在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并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必须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苗圩如是说。

  身处深刻变革之中的人们往往并不自觉,直到回望之时才会发现变革的伟大。今天,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生产数据通过“互联”被归纳整理、成为了企业决策者案头的一纸报表;也有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互联”具备了“智慧”,帮助人类完成了一项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而我们自身,也许也正在或即将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后互联时代”。(王宝阳)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