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寻找真正的创新—2014财新·西门子创新论坛召开

http://www.gkong.com 2014-09-18 08:1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财经讯 9月16日,“寻找真正的创新”—— 2014财新·西门子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财新传媒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汇集了政、产、商各界代表,以三个优质创新案例为核心,邀请到场的投资人、媒体人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力求去伪存真,寻找到真正的创新标准。

  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女士首先登台致辞,从媒体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迎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新闻行业的挑战。在国家经济层面,她认为科技创新将有效地为中国带来新的增长点与新的商业模式,任重而道远。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拥有140年历史的西门子一直把创新当做企业生存的动力,并坚持践行真正的创新价值。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先生也在开场致辞上强调了西门子对创新的重视,并分别针对“什么是创新?”、“如何让创新发生?”和“如何为创新赋予商业价值”展开了分析。他从企业家的角度指出: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广泛的研发网络,对人才,特别是高校人才的重视与投入,以及对客户的准确理解和沟通都是解答以上三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发表了题为《西门子数字化创新》的主题演讲。“西门子数字化创新的理念,更多的是一个基于生态体系的创新理念”,朱骁洵博士称。结合西门子在无锡、武汉设立的创新中心,他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创新一定要把技术和业务带到市场并产生市场效益。作为跨国企业,要依托本地的市场需求和创新体系来推动技术研发。

  最后一位主题演讲嘉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经济增长新常态的核心是促进创新”。并表示,现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具有长远意义的结构和动力变化,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在技术创新,也是在组织、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实现创新既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的三方面融合,也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三位在各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创新代表”分享自己的心得,并邀请了媒体人、投资人和企业代表共同就三个不同的案例进行探讨。财新传媒主编王烁主持了本次论坛三个创新案例的分享与讨论环节。

  生物3D打印:用技术再造身躯

  首位“创新代表”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徐铭恩,他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的能直接打印生物材料和活体细胞的生物3D打印机,已在该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徐铭恩先生首先向到场的各位嘉宾介绍了3D打印的原理,学科背景,和目前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他认为未来,3D打印技术将在科研、制药、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几点创新过程中的心得:首先,“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石”。其次,创新需求需要市场驱动,也需要市场投入,他认为:“创新成果要更加依赖市场,而非政府”。此外,结合3D打印技术在药物筛选上的应用,他总结称:“创新需要远见”,需要厚积薄发。同时也指出,目前3D打印领域也同样面临着挑战:第一,3D打印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跨学科性”,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来合作实现。第二,国内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存在缺陷。第三,创新需要人才,科研创新人才需要更纯粹的环境和更多元化的奖励方式。第四,有关部门在临床转化与FDA审批方面效率较低,相关机构需要扮演一个更合理有效的监督角色。最后,创新行业需要在公平合理的市场机制下健康发展。最后他总结说:“虽然目前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们非常乐观,相信现在的这个小蛋糕会变成大蛋糕。”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前微软中国区CEO、前CISCO中国区CEO杜家滨先生,以及财新传媒主编王烁共同参与了本案例的讨论。从国内2D打印机的技术空白入手,杜家滨先生希望国内的企业和研发者反思: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什么国内的打印机产业的产业链断掉了?我们在产业中到底缺了什么?而朱骁洵博士则分享了西门子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经验。各位嘉宾还就政府职能、人才培养等问题交流了看法。

  仿生机器人:使机械自由行走

  作为第二位“创新代表”,刚毕业不久的孙荣毅介绍了他在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经历。作为2011年"挑战杯"全国特等奖获得者和15项专利的持有者,孙荣毅和大家分享了从事仿生机器人研究的初衷,以及仿生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前景。孙荣毅认为,国内的机器人技术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发展势头已经明显显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谈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孙荣毅说:“如果仿生材料能突破的话,我觉得机器人还可以往前跨一大步。”此外,他担心,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一个有自由意识的生命体,而不是简单的程序代码,人类面临的问题会上升到伦理道德层面。机器人可以让人的生活更加幸福,但是所有事物都是双刃剑,机器人如果被恶意利用将会带来更多的灾难,这也是一个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业务领域高级副总裁,医学影像和治疗集团总经理孔军博士,杜家滨先生和王烁主编参与了本轮讨论。面对孙荣毅的创业公司的商业化难和融资难等问题,各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杜家滨先生认为,不知道需求没关系,关键是兴趣,是产品的“独具匠心”。他建议孙荣毅从适度的商品化开始入手,小规模进行生产和销售,系统化的一步步把产品做好。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自然会有投资者上门。从企业角度,孔军博士给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第一是不断坚持,克服困难。第二,要摸清市场需求。第三,作为创业团队,要创造和彰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对于投资者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虚拟现实技术:让虚拟触手可及

  K-Labs沉浸交互实验室创始人兼CEO的潘博航,介绍了他的团队所致力于推广的“沉浸式头戴显示设备”是如何打破人与虚拟世界的交互“屏障”的。从希望帮助父亲圆“飞行员梦”开始谈起,他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与其他团队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不同,潘博航的K-Labs沉浸交互实验室对现有的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软硬件技术进行整合,通过一些实验性尝试,将设备应用到特殊的领域里。他认为虚拟现实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在游戏、娱乐、教育、考古、军事等领域大有可为。他认为现在自己专注的虚拟现实技术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实现每个人的梦想。他最后说:“希望更多人能分享虚拟现实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还有愉悦”。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研发总监沈宏博士、杜家滨先生和王烁主编在本轮讨论中发表了观点。除了对虚拟现实技术市场和网络社区的商业化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外,台上嘉宾和台下观众还就“创新悖论”——即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难获投资,而有实力的大公司往往不是创新主体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沈宏博士认为上市的大公司在“颠覆性”创新方面有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往往会趋于保守。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结合可以实现共同发展。他特别指出,欧美和和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小企业创新机制还不完善,这给了有创新精神的大企业非常好的机会,这些大企业可以帮助小企业进行创新,同时也是在培养中国的创新人才。杜家滨先生则认为,一些大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业务优化:通过内部小的业务部门(Business Unit)去进行创新,不会影响到公司全局。

  论坛最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发表了闭幕致辞。他强调:兴趣是创新的种子,而市场是创新的土壤。他总结说:“这个世界上不缺聪明人,不缺有钱人,也不缺手里有资源的人,缺的是在逆境中能顶着压力、克服困难的人。今天受邀的三位创新代表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兴趣加上克服压力的能力和决心,这就是一个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