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它会让中国产业工人失业吗

http://www.gkong.com 2014-09-23 17:14 来源:英才

  从2004—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3倍,年平均增幅15%。相反,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近10年来却下降了约50%。

  美国谷歌公司再度出手投资小型科技公司,这次的投资对象是一家去年刚成立、尚未推出任何产品的硅谷机器人公司Savioke。

  在去年12月,谷歌刚买下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而在买下波士顿动力之前的6个月里,谷歌已经在全球连续吞并了7家机器人公司,他们能够制造出最好的机械臂、机械手、运动系统和图像处理器等等。

  谷歌为何进入机器人领域? 也许我们能从亚马逊公司的动作得到答案。

  亚马逊于2012年3月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Kiva,一年后,亚马逊开始在仓库中部署来自Kiva的机器人。据统计,这些机器人每年能帮助亚马逊节约最多9.16亿美元。

  国内的浙江省近期同样推出一个大胆的计划: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前的3年内完成“机器换人”的技术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纷纷登场,现在是否超前?中国工人又该怎么办?

  十万亿市场即将开启

  郭台铭曾表示,2012年富士康将“雇用”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的工作,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今年4月,郭台铭声称:“我们许多工厂已经实现了关灯生产,不需要人员,完全靠机器人和机械手。”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购买量首次超过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排名世界第一,比原来的预测提前了两年。

  这背后是中国急速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机器人价格的快速下降。过去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见顶,“用工荒”开始频现,尤其是大批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去做那些“辛苦、肮脏、危险”的工作。

  有关数据显示,从2004—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3倍,年平均增幅15%。相反,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近10年来却下降了约50%。机器人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拯救者。

  “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3C行业(电脑、通讯和消费性电子)等,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业占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约一半,电子业约占三分之一。” 国信证券机械军工首席分析师朱海涛向《英才》记者介绍,这些机器人主要用来做更加复杂精密的产品,或者是在危险、极限、枯燥环境中工作。

  用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这已是国内制造业的大势所趋。但是在成本收益的仔细考量下,大多数企业在“上不上机器人”的临界点纠结。

  “机器人总动员”在中国是否有些超前?

  对此疑问,沈阳新松机器人能源部总经理李庆杰告诉《英才》记者,现在发展机器人并不超前。“‘八五’计划的时候,一批公司做机器人,但多数都退出了,那时确实是超前。而现在,全球都在做机器人,国内看,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另外还有劳动环境、技术升级等问题。”

  在汇川技术公司董秘宋君恩看来,企业采用机器人主要还是被动之举,“随着人工成本和管理难度的增加,和对生产工艺、生产效率要求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机器人。”

  或许机器换人的大幕已经拉开,但多数行业的临界点到来却是一个逐渐波及的过程。据国信证券机械军工研究组的预测,2016年国内将可能达到规模化机器人替换人工的临界点。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为396台/万人,日本为339台/万人,中国仅为23台/万人,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8台的一半。

  “目前中国制造业年产值接近2万亿美元、但生产方式仍以人工为主,如果中国企业能以20%产值投入到自动化改造,这个需求就会导致10万亿级别的市场潜力。”朱海涛说。

  国产机器人突围

  巨大的市场预期吸引了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加紧对中国市场进行布局。德国库卡与瑞士ABB、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等机器人四大巨头,近几年纷纷抢滩中国,投资建设亚太级生产基地,ABB甚至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事实上,当前国内机器人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把持,跨国企业占据了中国机器人市场90%的份额,其中发那科、安川、库卡、ABB四家公司占据约65%的市场份额。

  以新松机器人、汇川技术、广州数控等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企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与跨国巨头的差距仍然较大。最大问题是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无法自产,或者性价比不高。

  中国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以德国西门子为例,西门子本身并不制造机器人,而是对机器人的开发提供编程软件和控制器等技术支持,也就是为机器人提供“大脑”。据西门子工业软件大中华区CEO梁乃明向《英才》记者介绍,西门子已经与库卡公司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以强化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好在中国机器人的存量还很小。那么国内厂家如何在即将爆发的增量部分改变市场地位呢?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要想快速推广应用,必须先解决成本和易用性问题。” 宋君恩强调,必须面对行业现状,不能浮躁。

  当然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对手现在还有谷歌这样的搅局者。

  “安川、发那科水平都很高。但他们也都是传统的运作模式,都是按照行业常规出牌的。”李庆杰坦言,谷歌跨界机器人未来恐怕会超出常态的行业发展轨迹。他认为谷歌是想把机器人技术与大数据相连接,“我们可能也会与有大数据背景的公司展开合作。”

  对于机器人会不会影响工人就业,李庆杰则认为,表面上,发展机器人会影响一些就业;但机器人产业本身又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rik Brynjolfsson研究指出,新技术一直在创造就业机会,也在破坏就业机会。但是数据显示,现在新工作的产生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了。

  可见,“机器换人”应由市场主导,不可人为促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