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李克强为什么要提工业4.0

http://www.gkong.com 2014-10-13 15:01 来源:中国政府网

  多达110条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今天正式公布,这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工业、文明等等内容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李克强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到工业4.0合作,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说,工业4.0对我国很有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未来项目之一,是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黄阳华告诉记者,德国之所以推出这样一个战略,是担心在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德国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跟不上,希望借助这样一个战略让德国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进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在今天,德国将这个战略拿出来,愿意与中国共同创新,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来加速产业的变革。

  在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按照这个纲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将建立“工业4.0”对话。为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自愿、平等的互利合作搭建平台。

  不仅如此,中德两国还商定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高能效智慧能源控制/智慧家居、供水及污水处理都是两国共同关注的未来领域。

  “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而我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这些年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应用更多地是在消费领域,而不是在产业。”邬贺铨说,工业4.0则是要求互联网新技术向产业渗透。

  其实,我国也很早就注意到了信息化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早在2002年,我国就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黄阳华告诉记者,这十几年间,互联网技术变化巨大,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可能需要重新认识。

  黄阳华告诉记者,如今的工业生产是人操作机器,今后机器会装上智能设备,产品、仓库等等与生产相关的整个链条都会嵌入智能化设备,通过云技术把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在人与物之间形成互动,自动修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在德国,已经有大企业开始这么做了。

  公开资料显示,“工业4.0”战略下的相关研究项目主要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仅德国联邦政府对该项目的投入就已达到2亿欧元。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中国和德国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制造业大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德国的表现非常稳健,让大家认识到工业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黄阳华说,德国的经验也是在告诉中国,继续发展工业,推动工业化的升级,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邬贺铨告诉记者,此次中德两国就工业4.0签署合作纲要,对中国来说正当时,正是促进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渗透的重要举措,对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国一直都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但相对比较简单,如果能够把德国的经验拿过来,我们自己来发展,将会是跨越式的。”邬贺铨说。

  合作并不只是对其中一方有利。面对经济转型,中国迫切需要先行国家的经验推动国内产业的变革,而先行国家也同样需要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来推动技术的革命。

  今年1月至8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达1173亿欧元,同比增长12%。连续多年来,德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都占到了欧盟与中国贸易额的1/3。

  “德国国内市场很小,其经济的主要支撑是出口,而中国恰恰有着最庞大的市场。”黄阳华说,不仅如此,德国也认识到中德之间在工业领域存在竞争,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与其这样,不如双方加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按照《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德两国工业4.0合作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在国内,企业往往缺少这样的动力和诉求,这一点一直为业界所诟病。

  不过,面对工业4.0,情况已经有了不同。邬贺铨告诉记者,国内已经有企业注意到了,也先期到德国进行了考察,已经在摸索着尝试了。未来值得期许。( 中青在线 记者 李松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