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拓斯达重点开拓机器人产业 营造创新的大环境

http://www.gkong.com 2014-10-20 11:01

近年来,“中国制造”为大而不强所困扰,要摆脱“红海竞争”和“刀片利润”,唯有依靠创新。我国制造业负重前行,已开始向着更高附加值和更强话语权的“中国智造”迈进。

不久前,美国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2014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华为成了新晋榜单品牌,同时也是首次上榜的中国品牌。2013年,这家公司的净收入达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并在云服务、超宽带、手机制造、安全解决等多方面跃至世界领先。

华为的崛起表明,只有通过创新不断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才能领先世界。

不止是华为,在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制造业纷纷通过技术、模式等创新,努力突破资金、环境、人工成本制约,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挖掘培育新兴领域,拉近了与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差距。

创新给制造业带来活力。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虽然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但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较上年同期仅回落0.1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突破,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活力。

体量巨大、相对低端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进程艰难,但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大”意味着基础比较厚实,“低”隐含着“后发优势”。

近日,多达110条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正式公布,其中“工业4.0合作”引人注目。所谓“工业4.0”,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提出工业4.0合作,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目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既可通过智能化生产让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制造水准,也可以从容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拓的领域之一。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既是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也是在变革中找寻"赶超发展"契机。”苏波指出,在经济新常态面前,我们迫切需要用创新为旧技术革命“补课”,以迎接新技术时代,拓展发展新空间。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在意识和紧迫感上,而是体现在如何真正融进产业。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引入软件,而是要利用大数据理念来指导设计,在立体剪裁上引用机械化设备,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革新。

在制造业中,一些妨碍创新的因素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十分突出。罗百辉举例说,比如在注塑成型行业,一些创新性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并产生实际效果后,其他企业很快就无成本拿来使用,造成了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意愿不足,这也是加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亏损的一个原因。而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源自计划经济的科技管理体制等,均是束缚创新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层面,创新成本高、能力不足的现象不容忽视。虽然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举措稳步推开,但目前融资、税费、物流等外部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企业创新研发的投入,束缚了企业创新的步伐。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营造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同时,社会也要形成对技术、体制创新的容错的氛围。从公司创立之初,就确立了“研发为王”的战略方针,日益构建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研发机制,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拓斯达公司目前已拥有七十多名专职研发人员,其中包括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的专业人才。通过自主研发和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再创新,公司产品目前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在电子元件、精密制造、汽车、医疗、电脑接插件等行业备受瞩目。目前,与拓斯达建立并保持稳定联系的大中型客户有3000多家。主要用户包括ITT、富士康、捷普绿点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国航天、正崴、美的、海尔、TCL、长虹、康佳、比亚迪、劲胜、格兰仕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拓斯达被省市领导誉为“最具成长性民族品牌”,并被多家权威媒体评为“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标杆企业,相继取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岭山镇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手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另外多项产品通过CE认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长期以来,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当前,要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集成创新体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