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出炉 投资或超1.6万亿

http://www.gkong.com 2014-11-21 11:42 来源:一财网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后,“智慧城市”的概念就悄然进入中国,地方政府纷纷宣布打造各自的“智慧城市”。

近日,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建厦门召开。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天津、温州、锦州、咸阳、威海、宁波当选为“2014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另外还有多家企业和多项解决方案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杰出厂商”、“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最佳解决方案”。

从本届交流大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全国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标志着当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已经从概念导入期步入了实质性的启动和建设阶段。

趋势使然

2010年,“智慧城市”概念产生,随后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国流行。2011年伊始,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路线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也应运而生。此次已经举办第二届的创新交流大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下,由智慧城市网、《智慧城市》杂志以及厦门智慧城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建设局、福建省新兴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及厦门日报社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在大会上介绍,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同时,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下,基础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核心为物联网技术,主要特征则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城市发展新模式。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目前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最显着的经济特征之一。然而,星罗棋布、快速扩张的城市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等许多痛苦的考验,这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大约有5亿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一倍。

因此,“为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借助适当的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城市可望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姚建铨还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统筹并举的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渗透,人、机、物三元世界的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并举,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特征,直接促成了“智慧城市”概念从梦想走进现实。

硕果累累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非常重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和支持。2011年,工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部委一起就共同推进智慧浙江城市建设试点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智慧交通、港务、物流、电网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此外,工信部也把扬州作为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城市,在常州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1年9月,工信部表示其正在编制的规划中,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超过10个。

智慧城市网主编蔡小钢表示,2012年迎来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波小高潮,这一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城市把信息化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6个城市把“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通知,并印发相关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

2013年,国务院出台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当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此外,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也联合起草了《关于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部际协调,推进智慧城市有序发展。

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在8月份再次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10月,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百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发起并建立。至此,中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级联盟达到四个。

随着智慧城市越来越被重视,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也在加速推进。2013年,国内的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住标委、电信研究院等部门纷纷加快部署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出版了相关标准或报告。当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在全会中正式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

“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对于建立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蔡小钢说。

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智慧城市的评选活动也更加热烈。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上,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天津、温州、锦州、咸阳、威海、宁波被评为“2014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另外,建设智慧城市也离不开设计规划与技术设备的支持,因此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强了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布局,抢滩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

本次大会还推出了“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杰出厂商”的评选,该奖项被杭州华三通信、北京天际数字、银江股份、浙江大华、江西华兴、厦门博尔利、厦门精图、内蒙古苏尼尔、厦门日华科技揽入怀中。

与此同时,银江股份的智慧交通、厦门银江的智慧政务、聚光科技的智慧环境、杭州海康威视的智慧园区、软通动力的智慧政务、深圳市迪威视讯的数字城管获评“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最佳解决方案”。

蔡小钢认为,2014年,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从舆论引导期进入了探索应用期,各地广泛试点,重大智慧应用正在逐步推行,从单纯的智慧城市建设到建设、运营双轮驱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变化,与此匹配的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也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项目、总包切入运营。

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在破旧立新的同时为城市注入“绿色的智慧”,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技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行业热议的议题。

多位参会专家也表示,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席卷全国的同时,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政绩工程等问题普遍存在。智慧城市热不但没有解决城市问题,甚至变成了房地产炒作,劳民伤财。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经过企业、用户的共同努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都在不断深化。不过,行业对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城市建设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些理论和实践认识问题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

厦门智慧城市联盟主席汪卫东介绍,作为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更大规模的资源整合、迫切需要进行智慧产业规范、建立统一产业标准、加强智慧产业聚集及更为广泛的产业交流平台等。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地方对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宗旨、战略目标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设计,并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做规划。

对此,蔡小钢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不同的城市面向市民的层次和需求不甚相同,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建设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放开市场,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新机制。

其实,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有不算成功的案例。记者从本届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上获悉,河北的曹妃甸是2013年度住建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一个。此后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新建产业园、新建街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但是,单纯的以大兴土木建设基础设施,成就不了智慧的曹妃甸。随着工程的日益推进,由于园区配套不完整,招商引资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后续投入不足,造成了曹妃甸大多数建设工程停工或者半停工,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停摆的面貌。

因此,参会专家认为,需要端正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为民服务。因而在重口号、重投入同时,还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呼吁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有效评估。

“智慧城市是技术、应用、服务、商业模式融合创新的产物,融合创新是未来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要特别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蔡小钢还认为,值得期待的市场爆发期来源于商业驱动的应用和服务价值,它的商业价值来源于基于智慧城市构建的各类平台所形成的低边际成本、强规模经济、强路径锁定等平台经济效益,当一大批第三方平台运行企业成功挖掘出商业价值、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出各类创新业态后,市场的爆发期就将到来。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