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以生产性服务业驱动转型

http://www.gkong.com 2014-12-18 15:5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制造业是工业化国家的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德、英、法投巨资巩固工业强国地位,我国要由世界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向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挺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企业由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是实现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装备制造业走向新一轮振兴的重要“起跳板”。

在生产性服务业率先发力的发达国家,已拥有社会化的服务平台、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比较而言,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中端和低端,也就是“微笑曲线”的中间而非两端,盈利空间狭窄,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处境普遍比较困难。以商业模式、盈利方式为例,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多已通过围绕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导向的转型。比如通用电气服务业收入占总收入2/3以上。而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服务业收入占比普遍低于20%。再看盈利水平,传统装备制造业中偏重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普遍较低。分析发现,跨国公司生产制造业本身利润率也普遍不高,其利润主要来源于研发、售后、金融租赁等服务性业务,这是与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对标中存在的最大差距。

从经济体量上看,沈阳老工业基地一批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等已经是世界级企业,但利润、税收等经济贡献率并不高,这同服务业的“短腿”有关。很多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突出,规模小、布局散且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大而全”的现象,且企业多以生产为核心,研发设计、资源管理、仓储运输、售后服务等为生产服务的环节专业化程度低,运行成本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随着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剥离并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企业“服务内置化”问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必需跨越的一道坎。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的共识,并已取得显著成果。比如沈阳机床集团针对机床市场国际化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的结构性变化,确定了实现从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转型战略,分立了设计研究院和进出口公司,重组工业服务和国际化业务等原业务板块,拓展云智能制造、融资租赁、再制造、医疗装备等新业务板块,推出OEM项目,升级制造模式。目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示范区工业企业已分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6家。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套能力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和经济区正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从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看,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从顶层设计层面,需要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工业设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数据处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程度。在政策支持上,鼓励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在市场准入和税收方面给予引导。大胆尝试工业金融租赁等金融创新,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一个时期,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新一轮东北振兴更是为沈阳老工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先行先试的难得机会。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扩大开放、财税政策、金融服务、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线图更加清晰。国务院最近还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支持铁西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要求东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与工业实行相同价格,在用地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而沈阳的最新动作是牵头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联盟。展望新一轮的振兴发展,紧密依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实现质的突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