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制造业的全球化思维

http://www.gkong.com 2014-12-25 10:25 来源:机电商报

  在舆论将“互联网思维”神化的时候,有人提醒,“全球化思维”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前者。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思维,这的确对制造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强调另一个思维,就是全球化思维。”在12月13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志乐一上台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制造业的历史上,20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达到1.9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95万亿美元。有西方媒体评论,这是美国自1885年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之后,125年以来首次让出制造业老大的位置。

  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在“老大的位置”上陶醉,人们已经开始担心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划战略,中国面临双重危机,一方面在技术上难以和发达国家竞争,另一方面在成本上难以和低收入国家竞争。

  王志乐注意到,在每一个产业的价值链里,几乎都有几家龙头企业,是这个价值链的组织者,或称作带动者。它们往往会通过跨国经营、海外并购融入全球价值链,继而打造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在全球价值链里,这样的中国企业太少了。” 王志乐最近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今年的全球500强企业里,中国共有100家企业进入榜单,除台湾和香港的9家企业,其余91家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美国128家上榜企业的一半。

  而且,在上述91家企业中,有11家银行,其利润占到91家企业的61%。倘若抛开这11家中国银行和美国的8家上榜银行,只比较实体经济的利润,中国仅仅占到美国的四分之一。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很低。

  “挨个行业比较,我发现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美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我们在低端。” 王志乐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企业应该通过全球化的路子打造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为了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状况,他对以下几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包括和沃尔沃合作的吉利,并购了两家德国企业的缝制设备制造商上工申贝,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中联重科,收购了德国科堡公司的北京第一机床厂等。

  在他看来,上述几家公司成功地将国内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在此过程中打造了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比如,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不仅在技术上有进步,在合规性等方面也有提升;上工申贝在收购两家德国公司后,掌握了最前沿的工业缝纫机技术,其海外市场已经超过国内市场。

  不可否认,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在国际会议上频频提及。在今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此外,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也同意制定《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与合作战略蓝图》,并已经达成多项共识。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没有在国内引起足够的关注,而我刚才提到的几家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都是按这个路子走的。” 王志乐认为,应该将企业发展战略从跨国经营转变为全球经营,先形成每一家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再通过同行企业合力形成每个产品的全球价值链,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的网络系统。

  他还提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不少企业,包括一些官员、学者对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地位过于乐观了,认为我们有很多工业品产销量都居全球第一,而没有研究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状态,盲目乐观会导致一个倾向,就是认为只要努力往里投钱,自己就能上来”。

  王志乐最担心的是,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概念被误读,“自主创新”成了“自己创新”,“自主品牌”成了“自建品牌”。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也是自主品牌,但是咱们却不太支持这样的品牌,只支持纯粹由自己建的品牌,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品牌,还有,原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属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强调的是完全由自己创新。”他认为,这两种错误的导向,使得近年来的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王志乐强调,有一些部门出台的政策,排斥外资、排斥开放,是不合时宜的,应该纠正错误的观点和政策,真正形成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和合作。“光强调互联网思维是不够的,还得有全球化思维,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被动地融入,接下来我们应该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他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