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探寻惠州“工业4.0”因子 “工业4.0”前奏仍是“3.0加强版”

http://www.gkong.com 2014-12-31 10:35 来源:南方日报

  1806年,耶拿战役胜利之后,黑格尔从窗口看到骑在马背上的拿破仑,立即明白了为何德国战败:拿破仑代表的观念已经决定了意志和意识的新世界。

  201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早在3年前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现场由多家德国公司联合研发的“智能工厂”呈现了“工业4.0”典型的初级现实场景。

  谈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4.0”是时下的热词,这不单是在概念提出者的德国,同为传统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也在勾勒着“工业4.0”的愿景。

  或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质疑:目前“工业4.0”似乎还处于概念和探索阶段,想要实现的路还很长,更何况,这一超前的概念跟惠州又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任何变革的演进都是一个发展与再生的过程,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也发现,眼下的惠州,就有着这样一些身藏“工业4.0”因子的企业。

在利元亨工厂里,工人在制作自动化生产装备零件 (梁维春 摄)

  机器人的效应▶▶一场收购掀起的概念风暴

  要么创造一个新世界,要么被旧世界奴役。

  这样的法则对于“工业4.0”来说,也是一样,既然要重构未来的工业经济秩序,首先要博弈的便是理想与价值观。

  今年9月,由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我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计划投产,因该生产线全过程实现了数字控制,所有岗位都是“机器人”独立完成,引发轰动。

  一时间,“工业4.0”概念股在国内A股市场走红。在这股“工业4.0”风潮中,A股上市企业京山轻机的“重组动作”格外引人关注。

  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近年来,京山轻机的传统业务包装机械和汽车零配件受到了经济环境下行和下游汽车厂商认证周期过长的影响,公司始终处于盈亏平衡点,为此,计划通过外延式扩张转战工业自动化,而其转战的“重头戏”便是拟收购惠州三协精密有限公司(下称“惠州三协”)。

  那么,京山轻机为何要选惠州三协?

  国信证券的答案是:京山轻机向自动化行业转型决心坚定,看好惠州三协自动化业务增长潜力。

  据悉,惠州三协2001年成立,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精密业务,并成为精密机械制造的成套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尤其擅长设计制造基于精密制造和装配,由精密定位、在线自动光学检测、工业机器人、柔性高速机械手、高速传输和集成控制组成的闭环柔性自动线,其难度远高于一般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

  “在引进惠州三协的手机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之前,同样是每月生产约2000万块电池,使用半自动化生产线需要37位员工,引进之后只需六七人。”作为惠州三协的大客户,德赛集团企管办推进部总经理罗红龙向记者透露,得益于惠州三协向集团旗下德赛电池提供的手机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生产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自动化的春天▶▶“工业4.0”前奏仍是“3.0加强版”

  进入工业自动化加工领域,参与制造业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这是京山轻机为自己描绘的“工业4.0”蓝图。

  然而,京山轻机收购惠州三协并非顺风顺水,该公司于今年10月31日接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因参与重组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并购重组申请被暂停审核。

  在采访中,惠州三协董事长王伟虽对收购之事三缄其口,但在他看来,这并不妨碍他畅想“工业4.0”的未来。

  “目前,包括惠州在内的相关行业尚处在从工业2.0向3.0迈进的阶段,不应盲目推进工业4.0,而应该推进3.0的加强版,即生产复杂产品的更高水平自动化。”王伟告诉记者,得出这样的论断与公司的主要业务有着密切关系:提供定制版本的自动化生产线全套设备。

  王伟认为,“工业3.0”实现的是自动化生产,而“工业4.0”便是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基础上实现生产的自主性、柔性生产,让机器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感知能力,并通过具有独立分析思考能力的机器人实现自主生产。

  “以前是把人当机器用,未来是把机器当人用。”

  这是传统制造业在依靠自动化转型升级时的一句形象说法,以此来概括王伟口中的“工业4.0”也似乎恰如其分,而同在惠州从事定制式工业自动化生产装备的惠州市利元亨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利元亨”),更把这句话视为创业信条。

  走进利元亨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生产车间,映入记者眼帘的全机械自动化的生产线,足以说明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从2009年起,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自动化设备的机械作业模式取代人工作业,对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多,尤其针对人工作业复杂、难度较高、精密度高或者产出不足的工序和岗位,希望通过机械手或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公司副总经理卢淼说,为此,他们开始成为一家专门帮别的企业实现自动化转型的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与普通自动化装备公司定位不同,卢淼为利元亨贴出的标签是“高端智能装备专家”。

  “我们的智能装备是自动化装备的升级版,相当于自动化设备有了更为随机应变的大脑,当机械手臂在面对更为复杂和高精度的生产环境时更能灵活智能应对。”卢淼告诉记者,主要因为控制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虽然这样的“升级”有了些“智慧工厂”的因子,但离真正的“工业4.0”仍有差距。

  展会带动下的智慧雏形

  物联网的扎根

  “工业4.0”概念由德国最早提出,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而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具体而言,“工业4.0”的核心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实现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数据信息交流、交互,建立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

  “对照德国的愿景,中国在精心策划‘4.0’的时候还需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这是我国的国情。”卢淼认为,要想逐步缩短与德国的差距,还得先做好人工作业转向自动化生产、智能生产的工作,有了自动生产才有智能生产,也才会有智慧工厂,最终才可能实现“工业4.0”。

  正如卢淼所言,自动化的时代正在慢慢靠近,只是,惠州自动化的前行脚步还是有点慢。

  一个现象是:利元亨公司的自动化定制设备大多销往国外,即使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政策支持下,公司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精密电子、医疗等7大领域研发的各种智能成套装备得到广泛应用,重心由国外市场逐步转移到了国内,但在惠州本地几乎没有业务。

  如果说,利元亨身上所显现的“工业4.0”智能生产“因子”,是由于无法有效落地惠州而陷入尴尬,那么,作为“工业4.0”另一大焦点的物联网技术,在惠州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番景象。

  作为一项固定形式的年度盛会,从2012年起,惠州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3届展会共签订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相关技术及项目合作协议近千宗,金额超400亿元。

  在展会带动下,仅2013年,惠州物联网产业产值就超过了400亿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惠州组建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37家,项目技术遍布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

  再往深处窥探,展会不仅让惠州在业界形成自己的“云物”品牌,也让一批扎根惠州的“云物”企业尝到了落地生根的甜头。

  作为一家本土物联网高科技企业,惠州紫旭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紫旭科技”)早在首届展会期间,便把自主研发的LED二次节能及智能维修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了装有身份编码的灯具和线路控制上,并成功在惠阳区的多条道路上落地使用。

  服装鞋业触“网”变身智慧工厂

  传统产业的生机

  在惠州,制衣、制鞋业既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本土物联网企业也有了解决方案。

  “中小制造型企业由传统工业向现代信息化工业转变,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工业物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紫旭科技总经理袁晖告诉记者,“工业4.0”想要打造的是整个产品生产链的实时监控,产品配套服务设施之间的合作,传统产业同样可以做到。

  在惠阳区将军路的紫旭科技园,袁晖展示了一套将制衣工业化技术与信息化系统完整融合于一体的“智慧工厂”模型,其依托的正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物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该系统运作下,基于公司国内独创的“无线传感IC模块”,首先实现的是设备智能管理,可掌握设备数量、分布、生产任务、状态信息等数据;再到生产过程智能管理,掌握工人排班、计件、品质管理、产品溯源等数据。

  更显智能色彩的是工作流的建立,由生产订单下达生产任务到生产完成的一系列工作安排和流程,都基于物联网智能管理;即便是最后各类报表的自动产生,包括生产效率分析、人员效率分析、设备效率分析、料单报表、工资结算表、订单入库数结算等报表管理,也是智能产生。

  袁晖说,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工业物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便于管理层了解一线生产的实时概况,并可查找和追溯事件本源,使生产和管理智能化。

  与袁晖的观点类似,王伟在采访中也认为,“工业4.0”并非只是大企业、研究中心,高科技公司的“专利”,包括制衣、制鞋在内的传统产业的智能生产,更加贴合“工业4.0”。

  “对于工业来说,没有高低之分,制作鞋子和制造汽车同样可以做到高端,但前者的装备更加复杂,亟需大幅度提升效率。”王伟说,服装、鞋类产品更具个性,对柔性生产有着更高需求,这也符合“智能工厂”定制式的理念。

  未来,只有改变技术和提升效率,才能产生提高生活品质的优质产品。

  ■对话

  惠州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南方日报:作为精密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企业,如何看待“工业4.0”?

  利元亨卢淼:中国的制造业总体处于中低端,既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也有落后的甚至完全人工作业的小作坊,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它的内容是用物联网服务互联网,把制造业的物理生命单元联系起来,从而将制造者、机器、物料、环境以及用户紧密地联系起来,实时联通相互连接。

  对照德国的愿景,中国在谋划“4.0”的时候还需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

  惠州三协王伟:“工业3.0”实现的是自动化生产,特点是程序化、非柔性、大批量生产,与之相对的“工业4.0”,便是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基础上实现生产的自主性、柔性生产,即让机器获得与人相似的综合、协调、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目前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应盲目推进“工业4.0”,而应该推进“3.0”,也即生产复杂产品的更高水平自动化。

  南方日报:就惠州而言,面对“工业4.0”浪潮,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利元亨卢淼:早期的自动化设备在中国没有市场,所以利元亨原始创业团队初期的定位就是以国际性企业作为市场突破口,如今,惠州拥有三星、LG、住友等世界500强的一些优秀外资企业,完全有希望通过与这些外资企业的合作打开与国内优秀企业和传统中小企业启动自动化制造战略的窗口。

  当然,“工业4.0”浪潮中,惠州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建议政府层面可以制定关于智能装备的产业发展政策,培育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可制定发展目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如设立专项资金等;最后,重点协助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问题。

  紫旭科技袁晖:惠州推进“工业4.0”,其基础仍是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推进技术的应用示范,在惠州形成一些品牌企业、品牌技术的品牌应用,将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同时,解决人才引进、融资等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正在参与智慧城市的研究,其实,智慧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工业4.0”类似,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支持,发展“工业4.0”大有机会。今年,我们就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IBM达成三方共同协议,成立了“IBM智慧城市华南(大亚湾)研究院”,从而打造一个以智慧城市产业为主题、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推进智慧城市发展进程。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