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形势下装备工业面临新选择

http://www.gkong.com 2015-02-02 17:05 来源:中国工业报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列为2015年经济工作五项主要任务的首位。由于强调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因此更关注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会议明确指出:“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显然,中央对经济工作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2014已经过去。这一年,对装备工业而言感觉也许比2013年更难了一点。内外部市场需求的疲弱与庞大产能之间形成的反差,使多数企业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龙头及核心企业都陷于经营难局之中。在装备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收益率下降,应收款、三项费用上升几乎成为一种另类的“新常态”。

  事实上,中国装备工业从体量上居全球之首已有时日。2013年,中国装备工业总产值在全球份额的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其中,发电设备产量、造船完工量、汽车产量、机床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60%、41%、25%和38%。尽管市场不利,但2014年中国装备工业产值高居全球首位仍不会有多少悬念,尽管存在企业收益率普遍下降这样的缺憾。

  不过,以行业及企业经营业绩差强人意为背景,2014年,装备制造中许多行业板块,却在证券市场演绎了一波颇为震撼的上升行情。随着国内核电发展松动、高铁成功出海、机器人与工业4.0、一带一路、“APEC蓝”等由消息逐渐发酵为概念,使与之相关或者是人为制造相关性的上市公司股价普遍大幅攀升。不过,当每年约有100多万元涉及核电业务的兰石重装股价,从开盘的2.02元一路“飞涨”至最高的28.58元,当市盈率高达数百倍的上市机床企业同样因被冠以工业4.0概念“领头羊”而接连收获涨停时,相信,许多市场专业人士也会感到疑惑和恐惧。无论这样的结果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与“战术”方面的考虑,“泡沫”二字总会时刻出现并挥之不去。

  泡沫的产生往往与新鲜事物、产品、技术的涌现相关。而对于新事物,人们一般不易用常规的办法或者维度来认知与评价。而对传统方式的否定,自然为“新概念”产业提供了成长的想象空间,也使得产生的泡沫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神秘感,进而激发更高的投资或者是投机热情。那么,工业4.0等时下盛行的新概念会成就中国装备行业新一轮的竞争能力升级,还是等激情散去仍将与曾经的郁金香和君子兰有殊途同归的命运呢?

  基于新常态的背景,处于产能过剩的环境,面对变化了的市场,企业的生存能力面临考验。行业包括企业对于变与不变,创新与保守之间关系的认知与选择,绝非问题表面那么简单。

  生态环境深刻变化

  应该说,始于2008年的本轮全球性经济调整周期,对高速扩充体量并致力于形成全球性影响的国内装备工业而言,是以内外部市场需求收敛的方式,使之产生明显的系统性抑制作用。2014年12月的汇丰PMI为49.5,创下7个月的新低。新订单加速回落显示国内总需求寒意依旧。总需求回落制约企业生产和资本开支意愿。

  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以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过度工业化和逐渐丧失效率,已经使这种增长方式无以为继,进而导致了当下的产业难局。眼下,很容易发现,以往支撑产业高速增长的成本条件和需求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工业用地以及员工工资持续上升,产业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与现实教育的严重不匹配,新工业革命概念对强调比较优势的原产业结构的冲击,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加剧等。

  应该说,新成本条件的形成,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催化剂。而新的成本条件是否能成功激发出新的技术进步、管理、质量、客户服务等效能的提升抑或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显然有待于装备行业与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作出回答。

  需求市场今非昔比

  从支撑国内装备工业增长的市场需求动能情况来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国内重化工业等下游产业产能过剩仍需较长时间消化,发达国家对低附加值产品需求增速下降,要素成本仍将上行等,装备工业传统的以出口和投资推动的增长方式将受到约束。

  有研究表明,作为装备工业下游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已呈现颓势,煤炭、化工、钢铁、有色等行业近年来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明显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2013年,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则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这标志着中国重化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仪器仪表、运输设备、智能化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将表现出较大的需求空间,销售利润也将呈上升趋势。

  发展方向面临选择

  应该说,目前装备行业所面对的难局主因是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市场的冲击以及国内产能过度扩张的影响。尽管,面对经济下行、“高成本”、产能过剩造成的竞争压力、国际环境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不可避免。但也应该看到,中国装备工业完整的制造体系与比较优势,特别是在部分技术和知识密集产业领域所显示出的进步与较强的竞争力,对传统工业强国也构成了一定危机。

  统计显示,在2013年全球机械产品出口份额中,德国以16%占居首位,中国以11%位居第三。为此,德国《世界报》网站曾在报道中称“中国机械制造业严重威胁德国”。基于此,以再次提升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工业4.0”概念浮出。

  工业4.0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形式。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毋庸置疑,在以物联网、服务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加深对传统制造业的植入,智能制造理念不断为产业所认同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势必成为推动中国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基于此,“工业4.0”对于中国装备而言极具启示意义。

  对于目前的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是走还是留,或者该如何留的选择判断就变得重要甚至是必须的了,不论是像中信重工等已经选择实施转型的企业,还是回归到制造业以“质量和服务”求存的本真上来。应该指出,未来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将主要集中于新兴经济地区,并且将属于需求“金字塔”结构的塔尖以下部分。对于中国装备工业来说,在对“工业4.0”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恢复“中国制造”曾经享有的声誉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