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机器人拐点来临 热潮之后产业发展将向何方

http://www.gkong.com 2015-05-04 11:23 来源:中国工业报

  曲道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这位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的先锋人物,日前正在审慎地看待各地不断升温的“机器人热潮”。

  “机器人热,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资本的关注,引导社会优势资源不断向机器人领域聚集”。曲道奎指出,目前全球制造业正在面临制造模式的变革,基于网络、传感、大数据和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形成。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需要警惕的是高端装备的产业链低端化发展风险。

  言外之意,他不希望未来机器人产业像汽车等产业一样,缺少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能力。他强调,高端产业的发展,“不要拥抱黎明后的太阳,也不能只是追赶和紧跟,而是要超前进行战略性思考并实施发展策略”。

  软银带来的震动

  曲道奎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主要源于日本软银集团一系列举动的启示。

  去年以来,原本在机器人领域毫无生产经验的软银集团,在经过大数据细致分析之后,计划向市场推出一款人型机器人—Pepper。Pepper由法国Alde鄄baran公司设计开发,并由我国台湾鸿海精密制造。这款机器人零售价仅为人民币1万元左右,销售对象是现代都市中逐渐增长的老龄化人口,今年早些时候一经发售,便受到市场的热捧,最终大获成功。

  “未来谁才会主导机器人产业的变革,是ABB、新松,还是哪家企业?”受到软银机器人横空出世的影响,曲道奎深信,未来对机器人产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不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而是互联网+机器人企业+产业资本。“在这样的前提下,当前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的方式,应当考虑非常规发展模式,加快进行资源整合”。

  未来制造业模式,产品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特征将会越来越突出,市场要求快速响应,尤其是电子消费品行业,生命周期只有24个月,调整生产系统以适应新产品需要140~160天。同时,全球化生产组织的特征也会十分突出,跨价值网的企业间集成加速,不在价值链之内,则很难参与全球生产组织。

  曲道奎认为,制造业模式变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劳动力因素只不过是加快了变革的进程,在这其中,机器人与网络在新制造模式的变革中,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从普通百姓到企业再到地方政府,可以说一场全民“机器人热”正在形成。粗略计算,国内大约有三十余个机器人产业园区,四十余家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以及五百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尽管有虚热的成分存在,但曲道奎并不希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气球”很快就被刺破,而是强调要通过多种手段,保持“热气球”的平稳上升。

  机器人时代的来临

  机器人市场的井喷在过去的一年中变为现实。

  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09~201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符合增长率接近30%,而中国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长率接近60%。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2.5万台,增长27%,中国销售5.6万台,增长5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5%。本土企业的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增长78%。若干数据预示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现在企业老板想的就是,用机器能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立宁,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国内机器人市场现状作出了基本的描述。“现在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呈现的特点是:产品低附加值企业需求更加强烈,反而是附加值高的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采用需求似乎要更低一些”。

  据他介绍,目前越南劳动力每月的平均工资为1000元人民币,印度是600元每月,中国则是3000~4000元每月,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渐渐消失。他预计,未来20年老龄化人口将会增加1倍,而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占到30%,处于绝对的人工荒。

  ABB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2012年我国已经迎来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拐点,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减少345万,2014年年末16~59岁的人口占比为67%,比2013年年末下降了0.6个百分点,减少371万人,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预计2010年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报告认为,中国迎接机器人时代来临所需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孙立宁指出,同样是一样的工作,如果加装了11台打磨工作站,可以节省50人,成本降低200万元,而换成两条机器人生产线,原来80多人的工作仅剩6人,成本从570万元降低到202万元。“用不用机器人,老板看什么,就看这个”。

  所以,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力,正悄然改变着制造业的用工模式,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正逐步向以机器人为主的模式转变。企业也开始逐渐接受机器人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机器人及成套装备成本快速下降,也导致了机器人应用市场拐点的提前到来。

  机器人应用市场的思考

  未来机器人市场能有多大,似乎一时间还很难回答。按照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的预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平行化时代,将会把人类带入到工业5.0阶段,届时全球GDP将会达到175338万亿美元,是2010年世界GDP的近一倍。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将新一代机器人列入国家计划。而根据我国《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将达到100以上,现在中国制造机器人密度还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仅有30,同期韩国为437,日本为323,德国为282。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市场。

  机器人产业化应用热潮来临之际,最令人担忧的仍是核心能力与关键技术问题。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曾表示,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痛点在于缺少技术创新,同时基础薄弱。国产高端、特殊传感器、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系统,以及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于5%,关键部件品质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10年。

  另据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目前在机器人零部件中,机器人控制器、精密检修仪器等关键产业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减速器75%则是由两家日本公司垄断;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等也无法国产化。

  在国家鼓励政策刺激和机器人需求市场增加的双重引诱下,时下机器人市场及产品鱼龙混杂在所难免,万元左右的机器人产品比比皆是,产业链低端化发展风险时刻存在。

  曲道奎认为,现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2015年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通过5年左右的洗牌,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将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现在,已经有部分机器人企业另辟蹊径。作为机器人产品的一个细小分支——无人机,原本狭小的市场空间,却在被中国的企业赋予新的市场需求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的分析报告显示,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大约356亿美元将用于无人机生产。从中国校园孵化器中走出来的大疆公司,目前占据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身价已超100亿元,其生产的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航拍,受到了专业以及业余人士的喜爱,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而这种成功仅仅是因为产品增添了新的需求和附件值。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