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一位技术工人的“转型升级”:手工焊挑战机械手

http://www.gkong.com 2015-05-07 15:21 来源:工人日报

  他是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焊接机械手群的领军人物。

  他开创了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的先河,使机械手的生命维度、应用领域大大拓展。

  迄今为止,他率队开发出的焊接程序多达300余种,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他用一名技术工人的智慧,托起了纵横飞驰的中国高铁、撑起了“中国创造”的钢筋铁骨。

  他叫谢元立,是来自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焊工。他以20余年坚韧不拔的奋斗轨迹,为新时期技术工人勾勒出了立足岗位实现“转型升级”的瑰丽影像。

  

谢元立现场工作照。 杨旸 摄

  手工焊“状元郎”挑战“机械手”

  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有多远?第一次踏进焊接车间实习时,谢元立的感受是:天地之隔!

  “看那作业环境,工人从头到脚挂满黑黢黢的油渍,根本看不出个人样……”虽然一度后悔选择了职高,但将来还得靠手艺吃饭,谢元立开始渐渐沉下心来学习。师傅干活,他就在旁边看,师傅闲下来,就缠上去请教,一来二去,他看出了门道,也树立起人生新志向:“走技能成才之路,在工人堆里,也得混出个样儿来!”

  1988年,谢元立职高毕业,考进长客焊接车间水箱工段。因基础扎实,他很快在同批新人中脱颖而出。次年,在全厂技术比武中,他一举考取“焊接状元”。受到荣誉的激发,那以后,他钻研技术的劲头更一发而不可收。

  车间谁手艺好,他都要跑去观摩、请教。下班后,他到处踅摸边角废料,再偷跑到机加车间,用电砂轮打磨成坡口试验板,没日没夜地“玩命”练技术。“一对板得打磨个三四天,被机加车间老师傅发现了,还会被撵得满厂子跑——试验板来之不易,真当宝贝用,20cm长的焊缝,都得分成3段练。”谢元立笑着说。

  1991年,车间要焊一批仅有1.5mm厚的不锈钢水箱,由于母材太薄,人人望而却步。谢元立一反常规做法,凭借精湛技艺,很快就“搞定”了整批水箱,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他“状元郎”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

  1999年,长客开始大批量引进机械手,为筹建焊接机械手班,公司广张“英雄帖”。早已是“手工焊”大拿的谢元立,见识过机械手的焊接质量与效率后,备受震撼,执意报考机械手班。在考试中,他过五关斩六将,如愿以偿当上了机械手班班长,从此步入了一片崭新的技术天地。

  开创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先河

  转调新岗位没多久,谢元立发愁了:机械手虽焊得又好又快,但厂里每上新产品,都得花大价钱请老外重新编程。更关键的是,生产不等人,而且遇到一些特殊车型,老外编的指令也不符合生产实际,很多机械手因此被苫上防尘外套闲置一边,没活可干的班组成员不得不去支援手工焊……

  “没指令,巨资引进的机械手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钢铁,编程绝不能受制于人!”谢元立暗下决心,要像成为手工焊状元那样,当机械手焊接的行家里手。可这对于一个只有职高学历、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的一线工人来说,谈何容易!

  “拼了!”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原理开始,谢元立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旅。他自费报考了计算机夜校和英语班,每天下班后,揣着干面包,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骑行十几公里赶往学校。白天在单位,只要机械手厂家的外国专家一来,他便成了“跟屁虫”,拿着小本子紧缠不放,不管对方脸多黑,也得问出个一二三来。

  一次,谢元立千方百计借到半本翻译不全的机械手说明书,但人家给的借阅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谢元立拉上妻子,通宵达旦抄了一夜,终于“复制”出一份,上班后,他再一个一个指令地试。就这样,4年间,没有一天按点回过家的谢元立,渐渐掌握了4种不同编程方法,并成功开发出一批小的自动焊程序,闲置的机械手又开始满负荷运转了。

  不过, 机械手一遇到复杂焊缝,还得交由工人进行手工焊接。见状,拥有深厚手工焊功底的谢元立,决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发大型程序,不仅要让机械手更大范围地将一线焊工从繁忙的岗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要力争达到手工焊不能实现的新高度!

  谢元立首先把攻关目标对准了只有手工焊高手才能完成的转向架构架的环口焊接。“机械手焊个直缝还行,要绕过横梁、纵梁等障碍实现360度旋转焊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工友们议论纷纷,连外方专家也认为“不可能”。

  谢元立不信这个邪,他“钉”在设备旁反复琢磨,左手端着编程用的示教器,一站就是一天,整条左臂又酸又胀,连吃饭端碗都觉得困难。“疯魔”般地死磕了15天后,环口焊接程序横空出世——输入该指令后,只见庞大的机械手操持焊枪,灵巧地完成了沿环口360度圆滑过渡,焊缝毫无瑕疵!

  谢元立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机械手焊接复杂三维曲面的技术空白,开创了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的先河,还为公司迅速提升产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转向架研制基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闻讯,机械手的外国制造厂商更是异常兴奋,从此经常带客户到长客股份参观:“你们只要有像谢先生这样的高手,就能让机械手无所不能,把威力发挥到极致!”

  让中国制造的轨道客车更安全

  “通过调整快门和光圈,单反相机能拍出无限种效果的照片;通过不断开发新程序,焊接机械手也可以无限拓展应用领域。”怀着这份雄心壮志,谢元立带领工友们马不停蹄地挑战新领域,不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长客制造”城轨地铁车的转向架横梁,80%以上是横梁管配纵梁的结构。因结构复杂,工人施焊时几乎看不到焊缝状况,兼之焊缝多为弧形,一直是手工焊接的重要难点,经常出现质量缺陷。为此,谢元立主动担当起开发相关机械手焊接程序的重任。

  因生产周期紧张,谢元立只有15天时间,可正赶这节骨眼,他得了肾结石。疼得实在挺不住,去医院碎完石,他又回来硬挺着加班。半个月后,他如期编制出了总长超过1000步的大型机械手程序,达到了手工焊接无法企及的性能与质量标准,填补了公司又一项技术空白,在这道工序上彻底用机械手取代了手工焊。

  目前,这一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北京15号线地铁车、香港地铁车、巴西EMU电动车组等项目的转向架制造过程中。2014年,该技术创新获得铁道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优胜奖。

  在谢元立眼中,机械手设备的性能开发永无止境。十几年间,他先后编写出300余种焊接程序,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现在,长客股份部分城铁车转向架的自动焊比例已突破70%,动车组转向架的自动焊比例也已明显超过高铁技术转让国。

  2010年,已成为央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谢元立,光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1月25日,谢元立第一次走进中南海,作为央企1000多万职工的代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次年,他又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4年12月29日,谢元立第二次走进中南海。这次,他是作为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参加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代表全国各行业技术精英,向党和政府提建议。

  谢元立说:“人生的价值不是一两次耀眼的成功,而在于平凡岗位上的日积月累,我的目标是把转向架上所有关键焊缝都变成自动焊,让中国制造的轨道客车更安全、更高速!”(柳姗姗 彭冰)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