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常态下老工业基地如何“出招”

http://www.gkong.com 2015-05-12 16:3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老工业基地将面临四大机遇和四项挑战,需打出“组合拳”,全方位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对媒体表示,《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初稿)》正在修订完善中。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因“新东北现象”而备受关注,老工业基地改革的动向始终牵动着人们的视线。

  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方略)最新发布了一份《新常态新机遇: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路径》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即将步入新常态,深处转型困境中的老工业基地无疑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也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老工业基地将面临四大机遇和四项挑战,需打出“组合拳”,全方位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把握改革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动力结构、区域结构等全面深化改革,将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带来四大机遇。

  这四大机遇包括: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增添转型新动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内需潜力释放带来经济增长新空间;区域经济格局重塑带来发展新契机。

  创新动力会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民营经济还会加快发展。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转变人们的择业观念、市场观念,会释放市场主体强大的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为老工业基地民众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等途径,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这有利于加快促进老工业基地人民的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打破限制经济发展活力的藩篱,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社会财富充分流动。

  国有经济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国家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对垄断行业的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等,将有助于克服发展“路径锁定”制约,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释放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在哪儿?第一,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二,是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区域经济格局重塑也会带来发展新契机。首先,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有利于强化老工业基地与环太平洋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和人才、技术、经济联系,提升产业层次和创新发展能力;内外开放加速融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三个支撑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和区内老工业基地提升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为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提供重大机遇。

  正视内外新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将主要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加大转型压力。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成本优势正逐步减弱,外需增长乏力。

  制造业发展既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也面临着产业发展模式变革的冲击,对正处于艰难转型中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愈加复杂艰巨。新常态下,化解产能过剩不仅是与产业重组、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和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如何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将是老工业基地亟待解决的一道综合性难题。

  三是要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持续。一方面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紧缺和低利用率,土地资源紧缺和浪费问题较为严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枯竭程度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外流现象突出,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难以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足够的支撑。

  四是环境和社会民生问题难以逾越。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不仅制约了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人员多、就业压力大、地方财政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打好转型“组合拳”

  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老工业基地需要围绕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区域合作开放、城市功能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改善,打出加快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城市、社会及环境的综合调整升级。

  首先,应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驱动发展新引擎。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土转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依托“互联网+”,积极发展 “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次,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促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

  同时,围绕工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围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创造新型服务产品,形成新的朝阳产业。

  最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再者,加快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家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能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对内对外经济开放,促进过剩产能转出。

  最后,要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民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作者系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记者李勤采访整理。)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