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珠三角“机器换人”:一场对标国际的竞争打响

http://www.gkong.com 2015-10-19 16:41 来源:新华网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矢志创建制造业强省的广东,正处于传统制造业转型风口,潜藏在珠三角地区如地火般奔行的机器人需求,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声惊雷喷薄而出,珠三角的“机器人”制造企业也似“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夜之间遍地绽放,大大小小的智能装备如同“大珠小珠”纷纷落入珠三角各大工厂的“玉盘”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革命正迅猛爆发,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高地、占领智能制造行业竞争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核心战略之一。面对“德国工业4.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珠三角地区如何把握“中国制造2025”机遇,在智能装备制造业强手如林的全球舞台实现弯道超车?29日,由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珠三角‘机器换人’与中国智造的未来专题会议”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珠三角10多个地市约150名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机器换人”的机遇和挑战,交流珠三角“机器换人”生动实践,并对广东未来创建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建言献策。

论转型阵痛

会上,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一语道破当前广东制造业转型中遭遇到“大而不强”、“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的短板。“现在广东省机器换人的步伐已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东现在生产机器人和生产机器人零部件的企业已不少,但关键的技术还是靠引进,这是全省智能制造方面的短板。”

刘志庚道破的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在广东实践中遭遇的挑战。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并在2014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在机器人手臂已经出现在全球舞台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机器人万名工人占有率却未达到日、韩等国的十分之一,国产机器人占本国市场比重还不到三成。作为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广东,转型的阵痛让与会的嘉宾尤为关注。

“数据显示,国际上机器人替代率约为5%,而中国只有约0.2%。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在自主品牌上的差距更大。”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汤华在会上表示。汤华的一番话触动了会上的一些企业家的紧绷的心弦:面对全球企业在中国智能制造的布局已基本完成的现状,2015年高速增长的国内的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市场标准的检验。

“我们要有中国五百强的自主品牌,但珠三角的企业如果还依赖于外国的技术,我们只能是大而不强,我们怎么‘走出去’?”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会上问道。

近期,广东出台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文件明确,到2025年,广东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在这场对标国际水准的竞争打响前,美、德、日等国凭借其技术积累,早已让其智能装备“飞入寻常珠三角”,董明珠对此不无遗憾,“格力的数控机床是进口德国的,我曾想支持国产品牌的,曾去探访我国数控机床方面最好的企业,但他们满足不了我们对精度的要求。”

国产智能装备在精度有待提高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花了3个月测了20多种弹簧,但没有一家国内的公司满足我们的精度标准,最后我们只能选择一家日本企业。”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公司总经理石金博无奈地表示。

靠“砸钱”买外国的技术和装备能在全球智能制造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会上,来自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何敏佳给出否定的答案。“日本发那科的数控机床在国内‘嚣张’了多年。十年前,我们买外国的数控机床,以什么价格买、怎么买等都没有谈判权,维修费高得离谱。如今日本还在凭借其几乎全厂无人、连续24小时生产的‘魔鬼工厂’,生产出钻攻机等产品卖到东莞。机器人产业标准和产业布局上如果被外国先行一步,中国市场未来都将被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等‘四大家族’垄断,未来我们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就会被外国人制造的机器所替代。”

论应对举措

一位业内人士在会上对新华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30年内30万亿元的超大市场容量和中央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度让珠三角众多的中小机器人制造企业趋之若鹜,但一些小的机器人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靠引进外国技术来进行组装,并依赖政府补贴来生存,他们生产出来的机器人在价格成本上相比外国的并不具有竞争力。

“我们广东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这一块要加快努力,把短板补上,我们才有主动权。所以,下一步我们的主攻方向,是要把从国外引进的、价值最高的这一块补上,这才是根本。”刘志庚在论坛上针对广东智能制造发展中的短板开出了“药方”。“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成为在场官员和企业家们的共同心声。

“佛山市目前已使用工业机器人4000台套,佛山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正每年增长30%-40%,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同时,也加强了核心技术攻关,对佛山市十大支柱产业,我们选取了107家企业安排专向资金扶持。我们将用三年时间重点培育这批企业,着力解决创新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佛山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他认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对此,董明珠持赞同观点。

“格力电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空调销量全球第一,在2014年以‘中国制造’的名片进入世界500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自主创新。格力是空调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我们现在有1750项自主发明的专利,我们现在还创新地生产了‘无风空调’。在我们的一些生产车间,包括格力608机器人集成线、弯管无人化示范车间等,都已实现自动化,这里面的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我想,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企业,应坚持自主研发。”董明珠表示。她在会上呼吁各位企业家成立国内机器人企业联盟,抱团应对外国竞争。“在座的关注自动化的企业家们,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联盟会,共同取长补短,因为我们都是小企业。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容纳得下我们共荣。我希望我们能抱团,不要一开始就质疑,进行封闭式市场恶性竞争,自己人打价格战完全没有必要。”

面对国际竞争,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学习才能知己知彼取得先机,这也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应对举措之一。

“中国是制造大国,德国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的水平目前相当于德国‘工业2.2-2.5’,中国制造业发展尚不平衡,还处在总体上没有完成‘工业2.0’的阶段。我们要完成迈向‘工业4.0’的目标,必须了解美、德等国家在智能装备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方面的进展!”《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作者、创客全球孵化器CEO赵胜在会上表示。

“30年前我们用非常破旧的机床,能制造非常精密的航天仪器。现在的机械水平都比当初好了几十倍,为什么还会遇到精度的偏差?这或许与我们是否严谨有关。我们太依赖于机床。面对国际竞争,我们需要知道国外好在哪里?”石金博表示。

论实践经验

2014年,随着“东莞一号”文件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机器换人”在珠三角轰轰烈烈的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政策东风劲吹之时,广东大小工厂中成千上万机械臂,正挥舞出珠三角抢占新一轮制造业高地的雄心。珠三角各市(区)在这场关于未来生存的产业革命中有哪些实践和探索?“春江水暖鸭先知”,与会嘉宾们纷纷描绘出“机器换人”后给他们带来的“产业春天”。

在江门,产值规模超200亿元的摩托车产业是支撑江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江门正努力实现“机器人”在摩托车生产中的应用。“江门将‘机器换人’放在大力推进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的框架下进行。近年来,江门‘机器换人’战略主要应用于摩托车制造等行业中打磨抛光、自动化焊接和自动冲压等工序上。其中,江门在摩托车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应用上已取得突破,实现摩托车车架自动化焊接覆盖率100%。”江门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将在未来一年进一步铺开,我们预计国家未来将出台更多的补贴,这是我们中小制造业企业需要的。我们要趁着这波政策红利开始释放前,在机器人制造细分市场上专注做好AGV小车及餐饮机器人产品,分一杯羹。”与会的深圳市欧凯机器人有限公司朱方华对新华网记者说。

记者从当天的专题会上还了解到,通过“机器换人”,珠三角一些地区如东莞的“用工荒”已得到缓解,9月29日会议当天,东莞更是一口气通过三份“机器换人”文件,包括《关于强化产业政策支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数据显示,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底,东莞受理“机器换人”项目530个,全部投产后将减少用工约3.6万人。未来,这个用人市场是否会被扭曲?东莞的企业代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我们做机器人的企业来讲,我们有一个情结,就是构造机器人行业生态环境,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们会了解客户的需求,为人类服务,这样社会和市场才更健康。”石金博表示。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