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在工业4.0江湖,用过去的思维方式看未来是不对的

http://www.gkong.com 2016-04-18 10:11 来源:宋华振

来源:微信公众号“说东道西” 宋华振,原标题: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方式看未来

在当今中国工业界,4.0俨然是一个江湖了,各种声音都风起云涌的出现在这个江湖里,各色人等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腔调,各种大师、先生、专家出席各种会议、论坛、沙龙、讲堂,恍惚间,觉得自己要是不懂点4.0似乎就Out了,言必4.0、工业互联网,著书者有之、开班授课者有之、出席各种讲堂分享他们4.0实践的经验、组织各种联盟,真是一个曼妙怡丽的4.0江湖啊!

我常常感慨—德国人来到中国肯定惊呼“中国在4.0道路上已经远超我们德国”—想想也是,我看我那些德国的同行公司的先生们反倒对4.0很困惑,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这一他们制定的这一强化德国制造业地位的战略何以在中国如此的热捧。

想来并不是我一个人有意见吧?

这真的是很难,即使我们鼓励“说实话”、“说真话”,但是,这仍然不易,因为,据说要传播正能量,其实,对这种现象痛恨的人想来也并非是我一个人吧?我已经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似乎淹没在了这江湖里,当大家都积极探讨未来之道,如此高大上的课题,你非要说这不靠谱,或者先打好精益的基础,人家觉得你太Low…知道嘛?就是没品位。

自动化行业的人就是冤,做着高科技,拿着农民工的钱(这话金融圈的人也经常说,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太过矫情?),其实,这工业4.0的热潮仔细分析来,其实,倒还不是自动化圈的人热推的。

谁在热捧4.0?

仔细回顾一下过去3年发生的事情,理清头绪的话,还真不是自己炒作,因为自动化行业是个实干的行业,按说没有炒作的习惯和能力,怎么就热火朝天起来了呢?

第一个嫌疑自然来自金融界,因为,这行的人要炒预期嘛!据说那些跟4.0沾边的都给定义为4.0标的进行疯狂的炒作,估值也高,涨得也好,要不是赶上股灾,我真不知道那些销售额就10个亿的公司会不会出现很多市值过千亿的啊!

因此,过去两年里很少来到自动化行业展会、会议的金融业界人士多了很多倍,到处调研,然后各种报告里就出现了工业4.0这个词,赶上政府“创新创业”的鼓励、制造业2025规划的出台,所有满足炒作的要素都聚齐了,够大的市场、政策强力支持、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总之大势已成,天时已经具备,据说一些薪水都发的困难的企业被定义为4.0标的后股票也照样能够涨几个板。

其实倒也无所谓,金融界玩的就是预期—这个炒炒也无妨,不懂就算了,我也不能追究,毕竟很多来自金融圈的朋友会看到我的文章。

第二个炒作的来自IT业界,这个比自动化开放的领域向来过着明星般的生活,其它行业炒作能力都没有这个行业强,这个行业是出明星的,成功学家的地方,马云老出现在机场,火车站的成功学视频里,李开复也誉为人生导师,乔布斯都是神一样拥有众多粉丝的,更别说早已老在江湖的账单.门(bill Gates)、马斯克,这么多年里,自动化行业也没出个向IT行业那样的名人,即使业界大佬,在商业江湖上也没什么名望,跟汽车、IT、互联网、地产这些比还是有差距。

反正他们弄了很多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概念,然后嫁接到了工业领域来,什么工业云、什么物联网,反正是他们也有很多词汇。

其实,这两个跨界的嘛!也倒无妨,他们不懂自动化、制造业的过去、现实以及技术与商业演进的历史,也是无妨,关键是第三股力量,来自我们这些产业里的人去讨论工业4.0,而谈到的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会让人啼笑皆非了。

那些4.0江湖的故事

(1)你们有4.0的产品吗?

记得有一次我被进入了某个群,有个人就说“你们的产品还只是3.0的产品”,我听了后非常吃惊,就问他“4.0怎么是一个产品概念呢?再说,没有4.0这个概念之前,怎么就会有3.0这个标签呢?”。

(2).4.0项目执行顾问

这个标在海报里还真把我吓了一跳,难道他们在2013年以前就规划了4.0项目吗??

(3).我们的4.0培训班开课有很多期了

天哪!都还没有人搞清楚的情况下,一些咨询公司就开始开设4.0课程了,关键这些人不是业内人士啊!我对跨界领域里的人们的忽悠能力从此有了新认识,你们以后不要再说我是忽悠。

其他好玩的事情我想大概我这些亲爱的读者也遇到了很多了吧?我只说点跨界的,反正不是我们圈内的,也是无妨,他们也看不到我的话。

就怕专业人士讲专业事情了

其实,金融圈、IT业界,包括这些明显忽悠的各种咨询公司就不说了,毕竟,他们的外行是外行都能看出来的,现在我想说的是内行—自己行业里的人忽悠的4.0,也就听上去有道理,但是,你又似乎觉得哪里有问题?

哪里有问题?

(1).工业4.0似乎成了一个必须穿上的衣服,不穿不行啊!

很多公司呢!也希望赶上这个工业4.0的大潮,所以呢,各种手册、PPT文档上都讲自己如何与工业4.0接近,什么4.0的传感器、4.0的HMI、昨天我刚刚听到满足工业4.0的电缆。

其实,你想沾边呢!一定要让自己沾的专业,首先,4.0就不是一个产品概念,你拿着个过去的产品,也没有像人家4.0标准体系描述的那样,给产品打上数据标签,然后可以被IoT网络访问,到了云平台被大数据分析模型分析一下,然后优化一下整个生产过程,带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你都不能像我这样张口就来的,怎么就敢说你有4.0产品呢?

另一方面,4.0的产品标签、智能制造体系、语义互操作啥的标准都没有扯清楚呢,你们就有产品了,这就相当于一个姑娘突然有一天说自己有孩子了,既没有男朋友,也没有结婚。

还是过去的产品思维,方案、系统全局的思维仍然是不存在的。

(2).用过去的思维讲未来

比如:还在用自动化的产品思维来分析4.0,很多讲到4.0就开始说那个柔性的生产系统了,我怎么记得我20年前读大学的时候,柔性制造就已经在课程里提到了,虽然没有讲过,但是,大致是作为一种未来的技术在预测的,包括这机器人怎么就成了4.0的构成部分了?前几天,一位机器人业内的博士发给我一篇1993年国外关于机器人安全技术的论文,我感慨了一番,国内这帮整天讨论4.0的,人家20年前研究的东西你们今天都还没实现呢!

其实,在很多我听到的演讲中,我发现,不仅技术角度没有摆脱过去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去讨论制造业架构一样,还是过去的那个金字塔,现场层、控制层、管理层…其实,这么多层已将成为过去。

包括在商业模式上仍然没有摆脱比较竞争、价值链年代的思维,建立各种联盟,我原本想着Open一点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但是,后来发现,里面很强的排他性,还是那种传统的“利益圈子”的思维方式。

(3).工业4.0未必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当然,现在IIC已经与I4.0开始合作了,我仔细研读了兔哥、林雪萍女士的文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符合我个人对工业互联网和4.0比较的判断,即,美国人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上,比德国人更为落地、并且所能涵盖的范围更广,并且,现实就已经有很多投资的项目在运行,像Alpha Go、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等,在200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提出CPS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技术方向,而不像德国人仅聚焦在制造业上。

这是我经常感慨的事情—因为,就创新而言,美国人似乎更为可怕,因为,美国人更擅长颠覆式的创新,就像德国人会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发动机更为高效,而美国人会问“汽车一定要有发动机吗?”。

德国人有德国的优势,美国人有美国的擅长,而我们产业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一会学习匈牙利、一会学习三剑客的荷兰,过两天觉得德国似乎更适合自己,然后发现巴西人拿来了世界杯冠军,谁想到法国人把巴西又干掉了,然后又被意大利人干掉了…也不知道到底谁厉害,左右摇摆多年,现在觉得还是本土的土鳖比较好了。

人家的路是否适合你,你要仔细想想。

(4).跳不出点上的思考

由于未来的集成会使得数据的互联成为基础,但是,4.0要服务于生产本身,基础的精益—提供产品品质与成本的是不能荒废的,不能有了4.0就不要精益制造了,不能为了4.0而4.0,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各种关于4.0的讨论都是停留在局部的,静态的思维上,把4.0理解为某项技术、方案、某种系统。

4.0并不是这些,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但是,传统的技术、方法遇到了瓶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出比较困难,只有更为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赢得未来,为了实现这个更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人们借助了更为广泛的数据来对生产进行分析和优化,这些可以被借用的技术包括了自动化技术、IoT、AI、虚拟现实,任何可以被纳入且可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柔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都可以被采用,这不仅包含了过去的技术融合,也包括新技术的融合,融合—是关键,但是,必须基于一个融合的标准体系,这也是4.0和IIC组织在指定的,他们把IEC、ISO、ISA各种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去研究和实现这一目标。

在这一体系尚未形成之前,你千万不要再说你有4.0产品好吗?

知道这张图的意思吗?

4.0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跳出过去的思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