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三拳”打破东北人才困局

http://www.gkong.com 2016-05-23 16:18 来源:未来网

从100人到1000人,平均年龄32.1岁,博士50人,硕士208人,院士、长江学者纷至沓来……当东北振兴过程中遭遇“留不下、进不来”的人才尴尬时,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却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逆势“突围”。平台引人、事业留人、待遇养人的“组合拳”,为东北振兴黑土撒下了“孔雀东北归”的人才“金种子”。

“枯梧桐”引不来“金凤凰”

走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犹如置身“科幻世界”:整个集团建造成一个宽大、高耸的厂房形状,内部由一个个造型独特的方块空间组成,每个方块内都是一个研发小组;工作室与实验室相隔不远,不少研发人员围着机器测算、记录;传送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机械臂和众多叫不出名字的智能设备配合厂房内的灯光,仿若将未来“照进”了现实……

“传统企业没有进行信息化和工业化改造,还要求毕业生用新知识去适应老行业,这种状态下,人才流失就是客观规律。”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新业态的企业产生,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20年前的生产模式,无法给掌握新知识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三拳”打破东北人才困局

“保证人才在当地有体面生活的前提下,才能靠事业留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赵亮告诉记者,集团对人才的工资待遇完全放开,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分配形式,也可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等;引进的人才还不定期输送到海外事业部培训,学习国际最先进技术。

同时,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吸引人才,如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奖”,对在科技创新、创业、创优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次性重奖;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晋升、聘任,不受单位结构比例或指标限制,一律给予申报。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好平台、新业态,以及个人拥有充分的“机会成本”等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能够实现基础人才和高端人才“留住一批、引进一批、回流一批”的关键所在。

对话人才:“我们为什么留下”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智慧工厂事业部的张岩岭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来按照家里要求是回北京工作的,但考虑到集团研发是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而努力,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件大事,给我带来了不一般的成就感。”张岩岭说,“这也是对年轻人而言极为重要的‘机会成本’。”

由他参与改造的东阿阿胶生产线,为产业量身定制了数字化生产线,全过程均可由机器人自动完成。这不仅使企业不再被“用工荒”缚住手脚,还使阿胶生产有了统一的标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坐在记者面前略显腼腆的杨炽夫是留美工学博士,曾在美国最尖端的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工作,2015年初回国后加入集团。

“当时我在美国是可以参与人才计划拿绿卡的,但一是爱国心,二是这里的平台太好,所以我回来了。”杨炽夫表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给孵化企业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为鼓励科研人员专心做研发,集团给予政策、资金和资源等全方位帮助。

全自动干电池自动线的研发、设计者刘继光,在即将步入退休年龄之际,重新回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工作。“我和科技打了35年的交道,深知一个好平台对于科研人员和科技项目的重要性。”刘继光说,由于经历过许多科研的艰辛,所以深刻感受一个好平台对于资深科研人员而言诱惑更大。

“留住人才,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核心,是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原动力和实现破土的“金种子”。

“种子发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蔡德章认为,只有通过实现创新创业和产业联动,搭建包括项目来源、专业孵化和良好去向在内的立体平台,鼓励团队专心做研发,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力,才能留下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黑龙江中小企业总部基地负责人李明中建议,从企业角度而言,要主动跟随国家新兴技术发展方向,用创新创业的激情来干事,通过成就员工的创新梦、创业梦来留住人才;对于优秀的员工要给予良好的薪酬福利和晋升空间,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满足人才的价值需求。

赵亮表示,政府应建立人才储备库和档案制度,按照服务年限和创造业绩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继续优化创业环境,为人才创建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平台和氛围。

此外,舆论应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干事、创业,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社会各界应努力创造并鼓励新业态的萌芽,让拥有新知识的年轻人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