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PLC内资样本:信捷电气借力 IPO国际化

http://www.gkong.com 2017-02-13 14:3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市之后,明显有了变化,不仅知名度增加,而且很快就有大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谈业务。”尽管上市才一个多月,但是信捷电气董事长李新已经感受到了上市带来的效益。

资料显示,2016年12月21日,信捷电气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价格为17.85元/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2510万股,公开发行后的总股本10040万股。

作为小型可编程控制器(PLC)领域的龙头企业,李新内心一直希望能去上交所上市,“除去地缘优势,还有上交所的服务做得比较好。”

受“刺激”的上市之旅

2017年1月18日,江苏无锡笼罩在冬雨霏霏之中,多数企业已经进入春节的预热期,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信捷电气的办公场地看到的依旧是紧张有序的办公工作场面,“上市只是一个里程牌,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尤其是我们这个领域,内资品牌要想超过国外巨头,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信捷电气董秘张莉说。

张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信捷电气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包括可编程控制器、驱动系统、人机界面、机器视觉等,为OEM 自动化行业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是2013年3月进入上市辅导的,当时的保荐机构就是国信证券。”

谈及当年的上市,李新戏言,是受到了汇川技术上市的“刺激”,“汇川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主要偏驱动,而我们更多是偏向控制。汇川在2010年上市之后,我就决定要启动上市,因为当初上交所有股本的限制,所以我们当时还不能选择在上交所上市。”

让李新没有想到的是,2014年3月,中国证监会表示,“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

上交所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就是在2014年,上交所还启动了中小企业培育万家工程,强化与新三板、国家级重点高新区的合作,加大对中小型企业、新兴产业企业的服务力度,“交易所全年共通过走访、举办培训会、并购对接等形式,向近3000家拟上市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融资配套服务。”

“上交所在我们上市期间,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服务,包括前期的沟通、信息的传递等。”张莉坦言,在IPO期间,自己有一些理解不透的问题,都会向上交所请教。

登陆上交所之后,李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完全感受到了上市公司的品牌效应,“很多以前不搭理或者合作少的客户,都主动找上门来合作。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特别强调品质,因为我们是生产设备的零部件的,为客户的设备做配套。如果你的零部件有问题,就会导致客户的设备出问题,那么也会影响他在他自己客户中的信誉度,因此他对我们做零部件配套的品质要求就非常高。现在我们上市了,他们就会觉得,上市公司的产品品质还是有可信度和知名度的。”

实际上,这也是上交所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即加大对创新型、成长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丰富融资工具,支持这类企业上市融资。

“就像我们现在和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更明显。我们更贴近市场,更了解国内企业客户的需求。”李新指出。

培训教材“国产化”

中国的工业自动化起步较晚,最初主要是整套引进国外自动化流水线,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国产品牌。

“但是,高端、精密、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基本上都是外资品牌在垄断,国内品牌只占了不多的市场份额。我本身就是学自动化出身,毕业后又在自动化领域工作了八九年。2000年后开始自己创业,还是做工业自动化这一行。”不过,李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在细分领域取得了优势,“我们在PLC和人机界面领域,汇川技术在变频器方面等。”

目前,信捷电气的业务覆盖了工业自动化的多个层级,丰富的产品为智能装置提供了强烈的支撑,其在国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在国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市场,前十大厂商几乎全是欧美和日本企业,据中国工控网的数据,2015年信捷电气在小型PLC市场占有率为5.0%,排名第五,为排名最靠前的内资品牌。

记者注意到,中型和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的市场集中度更高,基本被欧美品牌垄断,前十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0.9%和94.4%,越是高端市场,国外技术领先企业的优势越明显。

“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才能超越外资品牌。”李新坦言,除去企业创新之外,“我们还需要在人才上进行培育和创新,目前我们已经和江苏很多高校创建了实验室的合作,我们出资培育工业自动化的人才,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储备力量。”

不仅如此,李新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要在自动化的培训教材上实现“国产化”,“我们现在大专院校的自动化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国外品牌的设备案例,这等于是从源头开始就被国外品牌‘洗脑’。我们现在自己编教材,和高校合作,将来这批出来的大学生,就更会熟悉和认同民族品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