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松机器人:在“狼的地盘”上竞争

http://www.gkong.com 2017-07-04 09:28 来源:《世界经理人》杂志

机器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中国现在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机器人市场。2013年至2016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IDC预测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94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全球机器人市场总量的3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中国政府也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随后陆续出台各种配套政策。而作为“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一大重点支持领域,机器人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但是,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后发国家,国产机器人跟国外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六轴以上的多关节、高端机器人,国外品牌占据的中国市场份额超过80%。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站到了“风口”上,但距离“飞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70627_MA_IMF_74_01

“对中国机器人企业来讲,并不是狼来了,而是狼早就占领了地盘。”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总裁曲道奎向《世界经理人》说到。

在中国机器人企业中,新松绝对可算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张名片”。

2000年“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2009年登陆创业板,股票名即为“机器人”。新松在2007年便打破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如今其机器人产品已经出口至20多个国家。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新松也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

新松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0.33亿元,同比增长20.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4.04%。2017年年初,美国《机器人商业评论》(RoboticsBusinessReview,简称RBR)公布了其第六个年度“RBR50榜单”,中国仅有两家企业上榜,新松便是其中之一。

软件制胜时代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始于1985年,工业机器人列入了“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由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牵头组织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攻关。但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的企业也十分边缘化。从2000年才开始初步走向产业化,2004年始有起色,2009年发展速度加快,直到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新松机器人就是在“九五”期间,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建立的。2000年至2004年是新松创立之初的孵化阶段。那时的新松机器人是“三无公司”——无产品、无市场、无场地设施。曲道奎回忆到:“就像刚结婚一样,成家后就要想办法立业。当时最关键的是文化转变,将中科院的研究所文化转变到企业文化,同时尽快将原有的技术积累转化为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完成原始积累。此外,组织架构、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不断补短板。”2004年年底首个产业园的建立标志着新松在机器人行业有了基本的立足之地。

2005年至2009年是新松的快速成长时期,公司不断拓展机器人产品,扩大企业规模,逐渐形成企业文化、品牌等,而2009年在创业板的上市则宣告新松机器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上由过去单一的产品逐步成为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

纵观新松的发展历程,正好契合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前瞻性也好,新松确实是跟上了时代大发展的步伐,且在每个节点上,几乎都能稍微超前,太超前也不行,先驱有可能就成了先烈。但是在发展节点上滞后了,将来要在红海竞争也困难。”曲道奎总结到。

而随着机器人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和201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井喷”,不管是之前做机床的还是其它行业的零部件企业,都纷纷扬言要进军机器人市场,一些之前与机器人毫无相关的上市公司随便收购机器人产业链上一家相关企业,就敢称自己是机器人公司。曲道奎在采访一开始就指出了这一乱象:“现在中国机器人产业急需澄清一个问题:只要跟机器人沾点边就说是机器人企业,将帽子一摘可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一些媒体报道称中国已经有上千家机器人企业以及中国机器人发展过热。在曲道奎看来,这实际上是机器人名词的泛化和滥用给大家造成的误导。他向《世界经理人》指出:“真正能够称为机器人企业的可能也就10家左右,而其中又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可能仅有几家而已,剩下的都是做应用集成和配套加工的周边企业。说机器人产业链上有几千家企业或许没错,但绝不能说中国有几千家机器人企业。”

而与火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外企业掌控着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曲道奎指出:“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即便是在工业机器人类别中相对传统的机械手也还偏向中低端,精度、可靠性等方面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甚至有些基本可以说就是传统的机械设备。”

曲道奎认为缺乏自主化的核心技术是目前制约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人机交互技术、控制技术、环境感知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新松的成功正是靠着不断创新的自主化核心技术。而对于现在行业中谈得较多的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曲道奎指出,很多媒体报道称核心零部件制约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这是个误区。

“从我的观点来说,首先核心零部件都是市场化产品,不是战略性的东西,完全可以全球采购,实际不存在风险问题。为什么国内外机器人公司都是全球采购的零部件,中国企业仍旧不如国外,就是因为控制系统不行,而这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品质。”曲道奎说,“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都是各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并不对外开放,也没有形成标准化、商业化的产品。市场化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手段和规律来解决,而战略性的东西则需要国家支持”

在曲道奎看来,应用技术是制约中国机器人发展另一个关键因素。机器人作为二次性产品,并不可以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应用于具体的行业领域,比如焊接机器人需要研究焊接技术和各种相关的制作工艺,研究机器人跟其他行业配套的技术,这些都可称为应用技术。

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比较欠缺,而在应用技术上也没有积累,很多产品做出来可能既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可靠性也较差,自然难以与国外公司相抗衡。

新松的不断壮大,与成立之初就重点发展这两大技术不无关系,他们分别有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团队,曲道奎希望将来能够将这两大技术融合到一起。“核心技术加应用技术形成新的‘智能化技术’,尽量将各种应用技术软件化,功能模块化,给用户提供一种‘傻瓜化’的使用环境。过去机器人的操作人员都是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专门培训。以后将各种应用技术做成各种软件,就能自动识别环境采用对应的操作模式。机器人的发展已经由硬件竞争转向软件竞争,未来是软件制胜的时代。”曲道奎说。

创新的力量

新松成功追赶上世界机器人的发展步伐,不仅要归功于公司的长期战略——建立强大的产品和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新松机器人从成立开始就建立了一种以研发为主导的创新文化。

作为有先发优势的国外机器人公司,多年的积累也让他们拥有较强的国际化优势,已经进入全球布局和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群体,对他们而言往后的发展可能就是顺水推舟的事。“而中国企业作为后发企业相当于要在别人的原有地盘中去竞争,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曲道奎向《世界经理人》说到。

借鉴国外可能是中国机器人公司作为后发者的一大优势。但是靠简单的向国外公司学习借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曲道奎看来,仿造的一出来就是落后的,只能创造,追随永远也跟不上时代发展。在“狼的地盘”争夺市场,需要企业打造核心创新能力解决技术问题才能彻底发展起来,这也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指出:“机器人领域能够借鉴的都是皮毛性的东西,像控制系统这类封闭的核心技术无法借鉴,中国机器人的发展跟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也就在这,包括当年新松做洁净机器人,里面的芯片、电路等信息连查资料都查不到,很多专利、资料都不对外公开。中国企业关键还是要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新松强大的创新能力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历史基因,从中科院出来的创始团队都是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让新松从骨子里就有创新基因。因此新松从成立之初就以创新为先导,从公司的组织架构、人才团队、薪酬设计等都是围绕创新而构建,比如在组织架构上,新松成员中有近80%都是研发人员。而针对智能制造新松成立了中德教育集团来培养高端的技术人才,且在2016年收购了100多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德国教育机构。

机器人涉及人机交互、控制系统、环境感知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而这些都是不断迭代的技术。“不创新肯定是死,创新太慢跟不上行业步

伐也得死,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快速学习能力也是必要的基本能力,要让团队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保持创新能力,才能让公司具备领先性。”曲道奎说。

创新的根本其实还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具备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新松从一开始就将产品线扩展作为长期战略,发展至今已经涵盖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三大领域。在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类别中,新松是国内工业机械手领域的老大,移动机器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洁净机器人中新松目前是国内唯一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根据其2016年年报显示,新松已经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数字化工厂四大业务板块。

“但是,作为产品已经成功出口20多个国家的新松现在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公司,新松只是在产品上实现了国际化,新松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实现整个企业的国际化,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内,新松能够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公司。”曲道奎指出。

而国际化也是中国机器人企业未来要面对的问题。“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机器人已经是全球市场,如果总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事肯定会做死。中国自己的地盘都被外国‘侵占’了,还不走出去吗!”曲道奎激动的说。

在曲道奎看来,新松产品的国际化主要有三大原因,这既是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国机器人产品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他说:“一是新松有完全自主的‘IP’(知识产权),这是中国机器人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二是新松产品的性能品质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三是新松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认同。”

新松与福特、通用、西门子等国际一流客户都有长期的战略合作,有不少技术上的联合研发,而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买卖关系。“与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顶尖公司共同合作和探索,可以让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保持领先。”曲道奎说。

此外,模式转变和各种高端人才的培养则是新松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另外两大问题。在模式上由传统型的产品公司尽快转向平台化公司,新松为此构建了“3+N+M”模式布局,在沈阳、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国内总部、投资总部和国际总部,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立N个区域公司,下面再设立M个子公司。而随着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疆域的扩展,新松需要各种投资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等。

“我希望将新松打造成一个平台型生态系统,不断推动整个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曲道奎最后说。

我的中国制造梦

《世界经理人》:你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如何看?

曲道奎:接下来的10年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黄金10年,等同于过去30年的发展。10年后,中国智能制造在国际上能够进入第一梯队,中国创新能力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世界经理人》:请你预测一下,新松机器人10年后会怎么样?

曲道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和平年代主要体现在公司形象和地位上,未来中国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必须要有一批国际的顶级公司。新松就要做这样的公司,成为国际顶级机器人公司,新松称第二,可能就找不到第一。

《世界经理人》:你个人10年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会是怎么样的?

曲道奎:更多是跟新松的各种服务机器人打交道,那时或许是一个人机共融的时代了。另外,那时更多的精力会放在“双创”人才培养和创业扶持上。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