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继续提振制造业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

http://www.gkong.com 2017-09-25 16:1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比6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且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的50.0%-52.0%之间,表明制造业走势总体平稳。

具体来看,生产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位于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略有放缓,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上;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在临界点之下,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持续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9.2%,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降幅有所收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

分指标来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同时,一方面,在高于临界点的3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有不同程度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则是重新升至临界点之上;另一方面,在低于临界点的2个指数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为回落,从业人员指数为回升。

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5%和52.8%,分别比上月回落0.9和0.3个百分点,但两者差值从上月的1.3个百分点缩至本月的0.7个百分点。这说明,尽管制造业生产活动因近期全国大范围持续晴热高温、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和一些企业例行设备检修而导致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但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差值的明显缩小则意味着供需关系有所改善,有助于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扩张。

再从相关指标来看,一是进出口保持增长,尽管涨幅回落。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9%和51.1%,分别比6月回落1.1和0.1个百分点,均连续位于扩张区间,尤其是进口指数为今年次高点。二是企业采购量继续增长,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上涨。采购量指数为52.7%,比6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为今年次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7.9%和52.7%,分别比6月上升7.5和3.6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厂价格指数在经历3个月后重新升至临界点之上。三是市场预期持续向好。7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9.1%,比6月提高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为今年次高点,并高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好的预期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因此,综合7月和今年以来制造业PMI的发展趋势,可以认为,制造业走势总体平稳,处于企稳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平稳发展,对下半年经济运行稳字当头并在稳的基础上谋进向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继续提振制造业,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个中最主要的是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此传递出明确的利好信号。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方面,要求将已在自贸试验区试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行至全国,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于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实行递延纳税,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在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方面,要求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等;在加大清费减费力度方面,要求对全国所有合法合规收费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对各地各部门收费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地方进一步清理收费,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让企业更多受益等。

总之,这些旨在放权让利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必然将会给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下半年制造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振兴实体经济需加快三大创新驱动

王先甲  夏可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年8月21日

实体经济兴衰事关百姓衣食住行,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各国实践都证明,实体经济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才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动力澎湃的发展驱动器。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实体经济,才能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才能避免经济虚拟化,才能有效抗击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对于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无论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传达出一个指向:要通过创新驱动,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然而,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要想在实践中加以正确落实,抓住三点最为关键。

第一点,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代表,201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3.3%,占世界的比重超过20%,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但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处于世界制造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主要在于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科技供给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提升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是关键。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加快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形冠军”,催生更多创新型“独角兽企业”。

第二点,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做优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开始向网络化趋势转变,智能化经济初见端倪,企业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前加强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等运用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有序实施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对简单重复、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的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创造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平台企业为中心,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建立持续盈利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营销渠道,合理调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推进跨界协同,通过组建联盟、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还要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强化资源能源集约管理和优化配置,创新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采用国际标准和行业先进标准,推进上下游企业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

第三点,加强品牌创新。品牌作为质量、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效承载体,代表着产业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要想提高品牌竞争力,其关键还在于创新。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让品牌永葆活力。

一是要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品牌只有能够激发来自于用户内心深处的潜在需求,才能真正打动一代消费者,从而长期有效地使得用户对品牌产生联想并保持延续性,进而形成价值认同,最终达到品牌创新目的。

二是要实现差异化定位。当前品牌差异化定位的手段和工具很多,主要有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渠道差异化,而最为有效的则是价值差异化,即文化差异化。

三是要借助有效的营销手段。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品牌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寻求营销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就能使消费者对其形成新的认知和体验。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