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松劲

http://www.gkong.com 2017-12-20 15:0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经济日报》,2017年12月15日

12月7日,位于河北霸州胜芳镇的河北前进钢铁集团宣布钢铁产能整体退出。当天,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封存验收。至此,曾在霸州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钢铁业,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统钢铁业的退场,换回了新动能的登台。在告别传统钢铁业的同时,当地也迎来了一批高附加值产业的进入,实现了以企业转型升级促产业转型升级、继而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目标。淘汰产能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越来越多的地方和行业正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尝到甜头。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铺开,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经济运行的质量和韧性也进一步增强。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再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部署,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多位接受经济日报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党的十九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将更趋完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实现路径也将更为清晰。

改革促转型释放新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乎全局与长远,自2015年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以来,这一改革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去产能成效首当其冲。目前,2017年度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已超额完成。其中,钢铁行业已化解过剩产能1.15亿吨,“地条钢”产能已彻底清除,而煤炭全行业5亿吨产能退出的目标也有望在明年基本完成。

坚持因城因地精准施策、分类调控,去库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10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0258万平方米,下降10%以上,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销售平稳回落。

去杠杆方面,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现了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在多方努力下,降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同比减少0.2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34元,减少了0.27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加大对脱贫攻坚、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补短板力度,着力弥补在创新和消费升级领域的不足,支持培育新动能。今年以来,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供求关系改善、市场活力增强、生产预期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进一步提振了发展信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份PMI升至51.8%,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较高水平,表明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朗。

尽管成效显著,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改革在我国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中的主线地位,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键领域发力谋突破

位于江苏大丰新丰镇的“荷兰花海”景区,有着“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美誉。当地700多户农民通过流转5000多亩土地,变棉农为花农,收入也翻了一番。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通过改革来改变业态、改善生态、优化心态。”新丰镇镇长仇飞对此感慨颇深。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各地各部门还着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发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更大空间拓展延伸。

“手里有粮心不慌”,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2358亿斤,较去年增加33亿斤,创下历史上第二高产年。殊不知,这一产量是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正如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所言,这充分说明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实体兴,筋骨壮。振兴实体经济,是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所在。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提质增效、要素集聚、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多项政策举措,实体经济效能进一步巩固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而体现新动能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更是高达13.4%。

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但实现了短期的平稳运行,也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相继落地,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新的制度供给,营造了更优的市场环境。

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点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名为《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生产率增长、高水平就业,进展积极、成效显著。

更加凸显市场化、法治化

“随着煤炭优质产能逐步释放,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动态保障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效果,煤炭市场化机制基本确立。

长期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定量不定价,很多时候都等同于废纸一张。去年底以来,在市场定价、政府督导的模式下,供需双方通过“基础价+浮动价”方式签订中长期合同,在供需合作双赢中构建起“两放心”的新型合作关系。

改革步入深化之年,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变得更加迫切,亟须在相关领域建立起面向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探索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开始就没停止过,并在债转股、清理“僵尸企业”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放管服”、减税降费等自我改革,从制度供给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践证明,在上述一系列组合拳下,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修复,并不断向着更优效益、更高质量转化。

党的十九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其他任务必须坚持的逻辑主线。专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头连着经济新常态,一头连着经济体制改革,要着眼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法治化步伐,真正发挥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牵引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难点在于改革、突破点也在于改革。只有扭住改革这个牛鼻子,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才能真正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但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许召元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用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党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

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经济日报》,2017年12月15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俏彬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

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什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俏彬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冯俏彬: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应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来加深理解。从国际上看,全球正处于以通讯技术和能源革命相结合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初起之时,全球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度调整。中国要在这一浪潮中抢占先机,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就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总体而言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治理层面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战略性选择。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看待这“三大变革”的迫切性?

冯俏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问题。我们看问题,要坚持辩证法,一分为二。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许多地区和产业领域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片光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形成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二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强力推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贡献率。不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整个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明显减弱。同时,我国过去主要以外延式投入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遭遇的瓶颈越来越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还有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16岁-59岁的劳动人口每年下降几百万人,这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此外,我国还面临着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资产泡沫膨胀,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今天的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与昔日相比已经大为不同。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记者:应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冯俏彬: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开展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简单地说,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另外还有科技创新与支持经济增长的相关制度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里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之策。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已经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再一次创造了纪录,刷下了1600多亿元的成交额,这是传统零售业无法想象的,同时还带来了快递物流、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更是实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重构,这就是创新的巨大魅力。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我们有着庞大的市场,有着较为雄厚的研发实力,在部分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共享经济领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一切都为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在您看来,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冯俏彬:自2016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取得了积极成效。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地方在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时行政色彩过浓,有些领域行政干预过多。这种做法看似解决了问题和矛盾,其实并没有真正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在人、地、钱这类主要由企业组织和运作的层面,即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应过多介入,更不宜过多地通过行政方式,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要强化相关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通过完善环境标准、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提升、净化市场环境,以促使市场通过加快优胜劣汰的方式,提升供给质量。所以,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全面激发其活力与动力。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出各类主体公平竞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相关制度基础。总的来说,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