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19-07-01 15:56 来源:东方财富网 正逸
郭台铭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在集团内部推行已初显成效。
6月21日,鸿海集团召开股东大会,郭台铭最后一次以董事长身份出席鸿海股东会,并将于董事会后正式退位。鸿海集团的董事长的接班人终于尘埃落定,会上宣布刘扬伟接替郭台铭成为鸿海的新董事长。
据报道,鸿海股东会顺利改选董事,新任董事包括郭台铭、鸿海副总裁兼亚太电信董事长吕芳铭、鸿腾六零八八精密科技主席卢松青、鸿海S次集团总经理兼京鼎董事长刘扬伟、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夏普社长戴正吴,以及独立董事王国城、郭大维和龚国权。
在股东会上,原董事长郭台铭在短暂出席致词后先行离席,他指定董事吕芳铭做为股东会主席。领导鸿海走过45年的郭台铭会上回顾道:“我从什么不懂的穷小子,学做工厂、学着开模具、学着管理,从工人开始一步步走过来,酸甜苦辣都经历过。真是舍不得,但是不得不交棒,半夜常常会想到以前的景象。”
妈祖托梦参加选举
早在4月16日,有消息传出郭台铭要辞去鸿海董事长一职,鸿海官方回应表示否认,称郭台铭只是希望退居二线。
而随后当天台湾当地媒体报道称,郭台铭在2019印太安全对话研讨会上对媒体表示,这两天会考虑是否参选2020,如果自己决定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定会经过初选的程序,要参加国民党初选,一定会经过正常程序,希望明天能够做出决定。他表示,2020对台湾非常重要,这场选举将决定台湾至少20年的政治、经济走势,是一个转折点。
4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称,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接受党主席吴敦义颁发的荣誉状后,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党内初选。
据报道,4月17日上午,郭台铭在板桥慈惠宫参拜,拜完妈祖后,他在现场表示,妈祖向他托梦,要他出来选,要给年轻人希望,对两岸和平要支持。
从穷小子到台湾首富
资料显示,郭台铭1950年在台湾出生,祖籍山西省晋城市。1966年,他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后在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做业务员。
1973年,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据了解,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在台湾地区兴起,公司从事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当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时代来临,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后来在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直到 2001年,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并且在2002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营业收入突破3450亿元(台币),高居台湾民营制造业第一。
刘扬伟自此接棒
新任接棒者刘扬伟是鸿海半导体次集团总经理,同时也是夏普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刘扬伟负责的鸿海半导体次集团是近两年鸿海新设立的子集团,有分析表示刘扬伟是鸿海计划在珠海建设芯片工厂的主要的推手。
6月11日,鸿海曾公布,将在董事会下设立9人经营委员会,如今也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分析认为 郭台铭并不是将鸿海交付给刘扬伟一个人,而是交棒给一个团队班子,这也与台积电、台塑集团、华为如今的管理机制类似。
据报道,刘扬伟在2007年加入鸿海并担任郭台铭的特别助理,此后获得了郭台铭的极大信任。刘扬伟2017年开始负责芯片业务,任半导体次集团总经理。被郭台铭延揽到鸿海集团担任特助之前,刘扬伟在美国南加州创业成立主机板公司,公司后来卖给鸿海。
对于郭台铭,刘扬伟曾表示:“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他(郭台铭)了不起,觉得他技术懂的不如我深,但是跟他越久越服气,他的情操、精神,很难超越。”
据报道,鸿海经营委员会的九人小组,包含四位董事候选人,鸿海副总裁兼亚太电信董事长吕芳铭、鸿海S次集团总经理暨京鼎董事长刘扬伟、鸿腾精密主席卢松青、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其他五人则为鸿海集团副总裁暨集团总财务长黄秋莲、财务长黄德才、夏普董事候选人林忠正、鸿海B次集团负责人姜志雄、富士康执行总经理林政辉。
海外网援引台媒报道称,股东会中通过新任董事改选,由刘扬伟接任鸿海集团董事长一职,成为“九人小组”的经营委员会之首。刘扬伟是鸿海芯片业务主管,此前也是富士康子公司夏普公司的董事,5月17日,在夏普股东会上刘扬伟已退出夏普下一届董事会,当时市场猜测,刘扬伟是在为担任鸿海董事长做准备。
全力发展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1988年,鸿海在深圳建立第一个生产基地,是第一家在大陆开设工厂的台企。30年的时间里,鸿海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2018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约1.15万亿人民币,净利润约280亿人民币。
在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表示,相信团队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来鸿海将在五年之内投资百亿元新台币,要在全球陆续成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机器人研究院等,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对于鸿海的发展方向,他表示,鸿海正运用过去四十余年累积的核心制造技术基础,积极往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这项长期的升级推展工作,借助大数据、AI 和自动化发展成果,在集团内部推行已初显成效。
郭台铭表示,鸿海将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布局智能制造、健康互联网及信息安全等三张网,并以“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为战略方向,整合工业大数据、云端智能、数据安全管控、区块链金融、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等,借由人流、技术流、讯息流、过程流、物流、金流等六流大数据为基础,迈向万物联网的智能社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智能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