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区块链与知识产权:大学人才培养新命题

http://www.gkong.com 2020-01-07 16:48 来源:金春阳 邢贺通

刚刚过去的2019年,“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无疑是备受公众关注的两大“热词”。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了区块链在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事权,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这些顶层设计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向。集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点对点传输技术于一身的区块链,为解决以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中的难题提供了诸多办法。用区块链办法治理知识产权违法问题,也成为下一阶段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

区块链和知识产权保护如今正寻求新的历史突破,进而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新动能的顺利启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动能“驾驶员”的培养,即同时精通区块链与知识产权交叉知识的新型人才。这也给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链法双通”型人才亟待培养

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法律更密切地融合,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技术辅助或弥补法律的不足。用区块链的办法治理知识产权违法,是在新历史时期的一种创新性探索。

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若将其割裂开,则无法协调使用。然而,区块链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分支,知识产权法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分支。加之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的研究还处于萌芽期,在大学教育“学科专业化”培养的背景下,目前国内能够同时精通二者的人才少之又少。

也正因为如此,要利用好二者的耦合关系,我国就要跨学科培养“链法双通”的复合型人才。而大力拓展和推进跨学科培养,造就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拔尖创新人才,也正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规律,也是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

全链条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起始环节,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招收大量优质的跨学科生源。大学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应针对培养“链法双通”复合型人才,在设计招生目录时考虑相应学科的研究方向,并在招生时鼓励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的不同背景学生报考。

同时,高校还应设置知识产权法(区块链研究方向)专业,在招收研究生时,制定政策鼓励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报考;设置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专业,在招收研究生时,制定政策鼓励具有法学背景的考生报考。

在笔试试题的设计环节,要打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在考题中加入考查区块链和知识产权法交叉性知识的试题,鼓励考生从不同专业背景角度创新性解答。面试环节也应在考查跨专业考生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考查其报考专业与原专业交叉性的前沿问题。此外,还要考查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情况。

在录取环节,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考生。通过研究生招生各环节的设计,给予跨学科考生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跨学科考生成功报考的氛围,形成跨学科报考热潮,为培养“链法双通”复合型人才赢得先机。

针对已招录进校的研究生,目前大学的通行做法是按学科归属进行划分并设置相应院系进行管理,突出了学科的独立性,但不利于跨学科培养和专业间协同。大学应在传统学科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有所作为,强化院系合作,柔化院系界限,设置区块链—知识产权法联合培养研究院或研究中心。这不仅有利于设置相应特色专业,方便进行学生管理,而且有利于整合学科资源,集中优势跨学科培养“链法双通”复合型人才。

搭建“链法双通”人才培养框架

跨学科招生及研究机构设置并非一日之功,需假以时日,当前可从科学调整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始尝试探索。

现行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仍然是专业化培养方案,以培养某类专业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上注重专业课程,在课程类型上以必修课为主,可供选修的课程及选修的余地较小。围绕“链法双通”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需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在公共必修课、一级学科通课上,增加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法交叉性知识的基础性课程以及方法论教学课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设置灵活的培养方案,允许并鼓励区块链或知识产权法专业学生跨学科选择对方专业课程,使学分互通互认。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上,鼓励学生撰写或设计二者交叉性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使研究生有机会在多元知识碰撞中迸发创新火花;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让研究生同时获得两个专业导师的悉心、全方位、多元化指导;组织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论坛,让区块链和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互通有无、互相切磋、共襄盛举,推动学科的交融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形成浓郁的跨学科学习研究氛围。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快“链法双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