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口罩荒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难题

http://www.gkong.com 2020-03-02 17:04 来源:无相出品

如今的全球市场,最难买的就是口罩。

这种现象不仅发现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上口罩也基本销售一空。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表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导致目前对口罩、手套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将成为人类应对这场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

我们的口罩产能够吗?未来可以继续供应全球吗?

1.口罩还是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制造能力毋庸置疑。

数据显示,中国口罩的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2018年全年共生产45.4亿只,平均每天1243万只。

目前,我国的口罩产能已经日渐拉满。2月27日媒体报道,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7285万只,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

其中医用口罩日产能是3212万只。

可即便如此,每天7000万只,也完全无法满足应对肺炎疫情的“战时”需求。

根据测算, 在全面复工的情况下,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每日需要消耗5.3亿只口罩。

在极端情况下,仅供第二产业、医疗、交通等工作人员的口罩数量也将达到日消耗2.38亿只。

发改委在2月19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原材料供应和物流运输的逐步恢复,以及大量全自动口罩机的投产,到2月底,中国的各类口罩产预计能达到近1.8亿只,将大大缓解目前的供求紧张局面。

我们要注意一下,“缓解”并不意味着不缺,更不意味着满足供应。

而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口罩的生产涉及到化工、机械、物流、电子等不同地区多个产业的协同。

比如原材料聚丙烯颗粒来自于中石油,中间产品熔喷无纺布、生产设备口罩机则来自于广东东莞,鼻梁条、挂耳绳、粘合剂等小配件来自于全国各地。

而在此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

比如因为交通不便和生产链单一,很多生产物料都无法流通;

因为供不应求,一些口罩厂商以次充好;

因为资金、人工短缺,口罩厂难以复工。

管中窥豹,“口罩荒”现象不仅反映了口罩厂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2.口罩并不代表“低端”

《中国制造2025》中,点明了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十大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具体包括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显然,口罩,尤其是医用口罩并不在此列。

这或许是因为口罩实际上是一个冷门行业,并不“高端”。

2019年中国口罩行业的总体产值只有102亿元,而医用口罩产值仅55亿元,平均到各个企业就更少。

在肺炎疫情前,天眼查的数据中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医用口罩的企业数量只有633家,每天的医用口罩产能只有60万只。

这也就是说,口罩产业利润低,所以想做口罩的企业并不多。

较为严重的是,这些企业的状态也良莠不齐。

此前媒体报道了湖南常德的农民工郝进捐出15000只医用防护口罩的事迹。这些口罩的来源就是他去年打工的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因为效益不好,工厂发不出工资,给他价值两万元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充抵工资。

在此次肺炎疫情前,这种口罩企业因为经营困难,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应该并不少见。

但是,口罩生产真的是一个低端产业吗?

如果中国的口罩企业这么认为,那么美国3M公司肯定不同意。

无相君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3M是全球口罩市场的翘楚。

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3M口罩就成为医护和消费者的放心之选。

2013年,在PM2.5的威胁下,3M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了1亿美金的口罩,在全球工厂生产的N95口罩在中国卖到断货,占到中国市场九成份额。

相比于其他国内的口罩,3M口罩既可以阻挡外界灰尘,也可以高效过滤PM2.5,并且透气性好,可以说,是口罩中的“苹果”。

而其他国内口罩品牌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知名度,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撼动3M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3.从口罩难题中,寻找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高端制造、品质制造,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痛点。

过去,我们的口罩需求不明显,这个问题也就没有暴露。

而今天的这场大考,却把我们的“基本功”给考出来了。

低端产线储备不足,高端产线自主程度低,这不仅仅是口罩企业的现状,也是国内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现状。

反观日本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实现了机器化、智能化。

(日本中小企业车间)

如果说在手机、通讯上,我们可以拿出华为和苹果一打,可别的呢?

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上没有那么多的储备,科研上也没有什么实力。

但他们却是中国制造业的大多数。

由于生产自动化的不足,我们看到很多包括口罩厂在内的中小企业因为缺人,无法复工。

中小企业由于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规模小、业务单一、现金流匮乏,我们看到很多“小老板”整日发愁如何渡过难关。

再把情况想坏点,如果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导致跨国企业的供应链重构,迁出中国,分散布局,这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中小企业因为“低端”,故而承受力低,也因为承受力低,更难转型。

2019年,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产品创新、80%以上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其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

今年国家放宽了专升本招生,也扩大了研究生的录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就业形势的压力。

因此,在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期,国家的经济政策需要给脆弱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不仅要帮他们活过来,更要思考,如何加快“世界工厂”的转型。

前段时间,上海一家企业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可循环使用、可多次消毒,同时过滤级别达到N95的防护口罩,受到了不少好评。

我想,这就是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在所谓低端产业做出高端产品的具体案例。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家家中小企业推动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绝不能仅靠一个华为,仅靠国企和大企业。

更多时候,在低端产业中做高端产品,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赋能中小企业,才是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