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望软件:产教融合开启工业软件新征程

http://www.gkong.com 2020-09-01 14:43 来源: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字应坤

今年6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目标,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十项重点任务。《指南》对长期从事国产工业软件研发和服务的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望软件”)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们认为它将对中国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中国工业软件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有望改变中国工业软件应用过度依赖欧美软件产品的格局。

工业软件要取得突破

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以CAD/CAM、CAEMESEDA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水平与中国工业在全世界的地位却极不相称。以研发设计类(CAD)软件为例,目前,我国80%的研发设计软件被国外品牌占领,在高端三维CAD/CAM设计软件以及仿真分析(CAE)市场,国产工业软件仅占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6%,欧美品牌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90%,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当前极为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下,中国工业软件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MATLAB中国高校禁用事件”给中国工业软件敲响了警钟,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软件体系刻不容缓。然而,工业软件的突破却面临基础软件中技术难度最高、技术积累周期最长的客观困难,工业软件人才极其匮乏成为首要难题。其一,工业软件作为一个多种学科集合的工程,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较强的数学或工程功底,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其二,长期以来我国工业软件的基础薄弱,加之工业软件的技术难度大、突破周期长,致使工业软件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在国内重点院校中,仍然在开展工业软件底层技术研发的屈指可数,大量优秀的计算机、数学、工程领域的高级人才流向电商、游戏等行业,少数仍然从事工业软件研发的人才也大多就职于欧美工业软件公司在中国的研发部门。

创建工业软件

生态环境

从《指南》中可以看出,促进产业发展是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终极目标,而工业软件生态体系的建设也是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三者和谐发展所必备的生态环境。结合中望软件在工业软件领域20余年的持续研发经验,我们对《指南》落地实施有如下一些体会。

首先,加大国产工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工业软件作为一种工具软件,其核心价值在于应用,它既是软件开发人员的研发创造,更是工程师的应用实践。唯有工具与人相结合,越用越好用,越用越喜欢,用得越多、用得越久,对工具的要求更具体、更明确,才会对工业软件的迭代产生反哺,有效推动软件的持续完善,形成良性互动。过去国产工业软件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背后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使用群体不大,用于工程技术、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不多。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向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大量输送能够熟练使用国产工业软件的人才。我们要借着《指南》的落地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武装国产工业软件的使用技能,向社会大量输送具有国产工业软件使用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其次,在特色化软件示范学院建设当中应当坚持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中望软件作为国产工业软件的领军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深入参与工业软件特色化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服务大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体表现在工业软件开发应用的实践课程设计,校企共建共享研发中心、实训基地和创新平台,特色教程编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校企合作探讨。

再次,对接国家教学体系,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设国产工业软件的研发体系,并为工业软件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以国产工业软件应用、研发为背景,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系统化的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使用、研究国产软件的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国产软件的关注度,促进国产工业化软件的迅速普及。

最后,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营造国产工业软件应用氛围。从发达国家工业软件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业软件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国家政策引导。一方面,我们建议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制订有关政策,推动国产工业软件进校园,让国产工业软件的应用作为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国产工业软件使用习惯和用户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保护国产软件研发、使用多方的利益。一是对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二是促进各类人员的专利、版权等意识的培养;三是激发国民的创造和创新愿望;四是强化各类人才对中国制造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为国产软件的振兴和发展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由合格制造向精品制造、智能制造转变,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障。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