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奋进三十年 | 于美梅眼中的中控:持续创新与匠心精神

http://www.gkong.com 2023-12-12 09:23 来源:中控技术

本期人物——于美梅

于美梅——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专家、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中,于美梅始终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也目睹了中控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她看来,这30年,中控一直致力于创新驱动,始终脚踏实地,匠心做好企业。

从设计到制造

1994年,中控推出了第一台无纸记录仪,当时于美梅任西安仪表厂标准化室主任,适逢中控团队带着无纸记录仪新产品,来探讨该产品的标准制定,这是她与中控结缘的开始。

针对新产品的标准制定,不仅要验证产品的设计技术,同时也要验证其制造技术(验证工艺和工装)。她认为中控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注重标准的制定,这奠定了新产品的产业化基础,是中控从大学老师创业团队真正成长为企业的关键。

于美梅认为,中控一开始就注重为市场和用户提供能够直接使用、带来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试验样机。在技术上能够不断创新,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做到严格把关。从产品样机——小批量试制——批量生产,中控通过制定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的标准,形成了强大的新产品产业化转化能力,为如今科研成果转化做出了示范。

制定国际标准

谈到中控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大事件,于美梅对EPA具有深刻印象,她认为,中控对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是中国自动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测控技术,我国从“九五”即开始尝试性地跟踪研发世界先进现场总线产品。2001年,中控提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通信控制系统解决方案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EPA标准,并被发布为IEC/PAS 62409标准化文件,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迄今为止第一个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收和发布的标准。之后,EPA标准又成为德国国家标准,表明我国自主工业技术标准逐步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

于美梅表示,中控提出的EPA进入国际标准,打破了以往由国外公司制定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并垄断核心技术的局面,改变了我国在现场总线技术上只能进行跟踪研究、开发的状况,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

引领商业模式转型

于美梅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智能制造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2015年,中控承担了神华宁煤百万吨级烯烃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这是国产控制系统在百万吨级烯烃项目上的首台套应用。同时,中控还将新产品安全控制系统应用于该项目,于美梅担任该项目的评审专家。她对当时负责该项目汇报的中控技术俞海斌博士印象深刻,“从俞海斌博士我看到了全体中控人的认真细致、专业卓越的工作态度。”于美梅表示,如今,中控依然引领行业的发展,并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为行业创造新的价值。

此外,中控通过建立“5S店+S2B平台”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实现了对客户的更全面、更及时的支持。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让中控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中控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产业报国的伟大理想,从DCS到工业软件,从提供自动化产品到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服务的转型,每一次战略转型都见证了中控创始人褚健的深远战略眼光和谋略,于美梅对此表示赞叹。她认为,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对一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谈及对中控未来发展的期待,于美梅希冀中控能够赓续创新基因,秉承匠心,打造更加响亮鲜明的品牌形象,在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大潮中,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行业未来产品技术的发展注入更多新可能、新动能。她坚信,中控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