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加工贸易政策微调中西部制造业“磁场效应”凸现

http://www.gkong.com 2007-10-17 09:54 来源:机电商报

    9月初,广西南宁市在深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南宁(深圳)承接产业转移情况说明会暨东部产业招商活动周”启动仪式。而一个月之前的8月4日,由南宁市委书记马飙和市长陈向群亲自带队的南宁市党政代表团先到访深圳,访问的主题也是“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另一方面,由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主要官员亲自带队,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等组成的香港主要商会于8月24日前往湖南郴州考察。除此外,目前,香港工业总会等香港各大商会正组织会员企业考察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寻找适合港商转移工厂的地区。
  
   一时间,东、中、西部间的互动突然变得频繁了。事实上,这些频繁的互动都直奔一个主题:8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正式生效后,如何平稳、顺利地实现“沿海产业转移与内地产业承接”。
  
   对此,政界和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中西部加工制造业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磁场效应”已经凸现。

“政策反哺” 不仅仅是利好
  
   在新政策中,新增了1853个限制类商品,加上今年前发布的394个,限制类商品达到2247个。 对于这些类别的加工贸易业务,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东部被列入限制类目录的产品,必须“实转”——足额缴纳保证金,而列入禁止类目录的,更是被取消保税资格,只能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产品。但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则继续实行空转管理——不用实际缴纳保证金。
  
   由此可见,新政策对加工贸易区域布局的调控意图明显。因此,有些业界人士认为,这是国家给中西部“开小灶”。 
  
   新政下,东部沿海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财务成本骤增,为降低成本,保住利润,许多企业酝酿将产业向内地转移。
  
   事实上,去年在西安召开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战略研讨会上,商务部产业司王琴华司长就此作了重要阐述,当时一些敏感的人士和媒体就从中看出了端倪。会议也一致认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势在必行。
  
   尽管此次新政被业界认为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但是,业内分析,这对于优化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沿海地区转移加工贸易,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并大力发展外贸,将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加工贸易部落在珠三角的聚集,也正是受惠于国家当年对沿海地区实施持续的政策倾斜的结果。此次国家利用外贸政策调整的机会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政策反哺”,无疑也将对企业的微观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西部加工制造业:迎来“第一春”

   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新近的调查显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将对珠三角约30000家港商造成影响,超过10000家港企可能停产或收缩或转型,因此引起香港业界高度重视。香港政府和业界已经全民总动员,携手应对新政给投资广东的港商造成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些中西部省市也借机招揽港商转移至当地投资。为此,中西部地区频频向东部企业招手。
  
   湖南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抛出橄榄枝的省市。为了吸引港资企业转移,湖南省郴州市已经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交了包括税务、土地和水电等优惠政策的6页建议书,港商可以获得2年免利得税的优惠,往后3年获减半利得税优惠。如果被选为先进企业,将再享有3年减半利得税优惠。8月24日,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等香港主要商会已经前往湖南郴州考察。
  
   在湖南省商务厅,记者了解到,湖南衡阳、郴州等地市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将频频上演。衡阳市从2007年9月8日参加厦门第十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始,下半年还将举办三项大型招商活动,9月26-29日在广东东莞市举办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项目对接项目洽谈会,10月21-27日在香港举办湖南粤港台加工贸易暨湖南三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招商活动周。
  
   不独湖南,中西部各省都在各显神通、频出新招。
  
   湖北为抢占沿海加工企业转移的先机,该省已成立6个定向服务组,将围绕去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福建招商,迎接沿海企业来该省考察,提供相关信息和联络服务工作。[page_break] 

  
   江西也不甘落后。在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后,江西南昌市认为,该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将迎来重要历史机遇。
  
    所有的一切表明,近年来,随着珠三角等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之土地资源、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而根据加工制造业转移2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只是企业背上的“最后一掌”而已。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延伸以及内地投资环境的改善,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珠三角产业加速了向周边的“扇状转移”。转移已成一些外资的选择之一。
  
   事实上,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占了我国加工贸易的97.5%,而中西部21个省区市只占加工贸易的2.5%,极度不平衡。加上中西部的丰富资源,几十年的建设基础,也都是这次转型升级中特别提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要原因。
  
   虽然,转移阵地相对容易,但是,企业搬迁并非仅仅是生产成本的简单加减。很多企业表示,在成本之外,企业搬迁更重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产业配套。尽管内地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企业发展依存很大的产业配套依然不尽人意。根据调查,内地企业的产业配套率普遍达不到15%。这一软肋如果不尽快根治,影响将是长远的。
  
   从这个层面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除政策支持层面外,还要在产业配套上多下“苦力”,才能使中西部地区建设成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集中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才能迎来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分工发展的双赢局面。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