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05-26 16:04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2025年5月25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脑机接口与脑机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具身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综合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自主指令系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筹)协办,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支持的2025国家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会议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以“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为主题,邀请了8位院士及百余位长江杰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校长、院长等学术精英与会,500余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域专家、学者、学生等参会。
大会现场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天然;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段广仁;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宋伟琦等现场出席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主持,杨孟飞理事长、宋伟琦副主席分别致辞。
杨孟飞理事长在欢迎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着力点,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本次大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坐标,紧扣全球科技变革脉搏,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命题,搭建起学术研讨与产业前瞻交融的高端平台。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书写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宋伟琦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科协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北京市科协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与全国学会、高校院所、所属学会和基层组织等各类组织一同,着力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全国学会资源落地北京,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未来,北京市科协将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特别是对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继续发挥组织人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氛围。
大会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阳春华;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高会军;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陈虹主持。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华东理工大学钱锋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工业具身智能技术与系统:构建工业大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报告。钱锋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抢抓人工智能加速工业应用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生产要素为一体,供需快速感知、制造精准调控、要素高效配置的工业具身智能系统(即:“工业大脑”),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优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制造过程实时精准调控、安全环保运维智慧管控、新材料新产品智能设计,确保制造过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产绿色化低碳化、产品高值化高端化,以及产业价值链最大化,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将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作了题为“大小模型协同创新技术与应用”的报告。陈俊龙教授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机构都开始进行大模型参数量竞赛与算力竞赛,这引发了学术界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道路的批判性思考。一方面,大模型研究与应用仍高度依赖以国外为主的高性能计算生态,对于大模型技术的自主安全难以把控;另一方面,当前大部分的工业智能化场景对于大模型性能的利用与付出的计算成本不成正比,反而需要更高效、更轻量的模型。针对这一发展问题,陈俊龙教授结合当前的大模型与小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大小模型混合发展对未来产业的影响。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带来题为“大容量新能源系统控制发展与‘算-智-电’融合展望”的报告。张承慧教授总结了国内外新能源系统控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成果,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关键理论借鉴和工程示范;提出了算力-智力-电力深度融合新范式——元能源系统(Meta-Energy),具体阐述了该系统面临的建模与仿真、智能优化与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推动电力系统升级换代和数字化转型。
大会期间,隆重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励颁奖仪式,重磅颁发了中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最高水平的综合奖项。主要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成就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技奖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十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本次颁奖仪式共对123项科技成果、5个创新团队、2位杰出人才和34位青年人才予以隆重表彰。
此外,本次大会还设置“数智赋能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与生态发展平行会议”“具身智能平行会议”“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未来企业新生态平行会议”“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会”“智能系统前沿平行会议”“自主指令技术探索与产业融合发展平行会议”“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平行会议”“自动驾驶与汽车智能平行会议”8场平行会议,近60位专家学者作平行会议专题报告,围绕具身智能、脑机接口、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攻坚赛道深入研讨,探索智能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朝元时代、卓翼智能、北斗低空、集思鸣智、度量科技、微灵医疗、PNDbotics、鼎昂智能等多家企业聚焦创新成果和未来产业布局,展示了多旋翼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动作捕捉系统、全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系统、大脑生理与认知功能辅助评估系统等亮眼产品。
本次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有力实践,也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为庆祝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创设的北京主场活动。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