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跨入“低碳经济”
名词解释: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最新资讯:

·低碳革命:中国在行动
·用低碳的方式做企业
·我国将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
·4大引擎发力中国低碳技术2050年领先全球
·低碳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工业革命”
·先进制造业技术:“精”是关键“智”是前景
·中国正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领跑者
·工业节能转压力为经济增长动力
·新型工业化:低碳工业的可能与困局
·我国将在建筑领域大力开发浅层地热能促节能减排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应当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战略艺术
·节能减排的转型之路:由工业能耗到城市生活能耗

中国的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
 
发展足迹: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斯特恩报告》: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指出的,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协议书》: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低碳在中国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6年底,科技部、 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发展低碳经济”主张: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低碳经济研究院: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2009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指出,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大产业规划中的低碳元素
  钢铁业:实行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要在节能减排上取得重要成效。
  汽车业:3年内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泉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纺织业: 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 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等。
  制造业: 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 技术改选专项,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如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关注环保和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等。船舶工业 逐渐淘汰落后产能。
  电子信息: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
  轻工业:支持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支持提高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等。
  石化业:增加技改投入, 采用洁净煤气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抓紧制 (修)订相关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产业准入目录; 坚持控制产能总量、 淘汰落后工艺、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与能源化工结合等。
  有色金属: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利用等。
  物流业: 鼓励加快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扩大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等。

  国外低碳化途径

  德国的《能源节约法》规定, 消费者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诉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新法规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实行强制报废措施。
  绿色交通:英国生态村的成功典范
  为降低交通的碳排放量,生态村实行了一项“绿色交通计划”,旨在提倡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这使得该村私家车行驶里程数比当地平均水平低了50%。生态村成立了伦敦第一家汽车俱乐部,鼓励居民租车外出,并提倡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
  绿色照明:竞赛方式推进减排进程
  2008年,德国环保局提出新绿色照明竞赛计划。德国各联邦州大小城市均可以参与,提出针对节能环保的城市灯光改造计划案,最终由德国环保局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出资助其实现。
  绿色能源:丹麦太阳风社区的尝试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在于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丹麦的低碳社区就是最早建设的生态社区之一。丹麦的Beder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低碳城市”当前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共同追求,世界各国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已经迈出了领先的一步。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
  绿色建筑:推行城市低碳化的途径
  据统计,建1平方米的房子,将向大气中排放574千克二氧化碳,建筑成为温室效应的第一帮手。英国建筑和家庭的能耗占能源使用总量的30%。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为降低新建筑物能耗,2007年4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的节能环保新规范。
  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能源之星”认证产品。
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包括在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
  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温室气体在1990年的基础上,分别减排26%%—32%%和60%%,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今年将在以下方面努力:节约能源:包括企业节能,家居节能,节能交通,公共行业节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包括供暖与能源分布,大规模更洁净发电,可再生电力,化石燃料发电和碳捕获与存储,核电,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新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等。
  日本:《京都议定书》的倡导国,也是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日本将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日本推出了“先进光伏发电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
  欧盟:到2020年和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20%%和60%%—80%%。欧盟2007年底就提出了战略能源技术计划,这是欧洲建立新能源研究体系的综合性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电网以及CO2捕集、运送和贮存启动计划启动计划,每个计划都针对性的重点研究低碳技术。
  美国:《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和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将确定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2012年减少3%、2020年减少20%、2050年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美国参与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将促进全球尽快形成统一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美国开始强制减排后,将形成一整套低碳经济的标准,如配额、排放权交易、排放抵扣、清洁能源、建筑节能标准等。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
  减碳经济就是首先要考虑最省钱的减排办法。减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办法。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火电减排方面,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全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火电减排需要发展清洁煤技术IGCC和CCS,在输配电环节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技术。
  新能源汽车方面,财政部等四部委日前决定在上海、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最高每辆可获60万元的财政补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
  建筑节能方面,包括节能门窗,门窗是能耗最大的,占50%;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占30%;节能灯具和家电,灯具及家电占了20%。
  循环经济方面,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中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营业用水等均取自于矿产资源。
  节能设备方面,垃圾综合利用能创造2500亿元的效益。其中,垃圾发电的市场每年约400亿元;钢铁工业低温余热发电的市场约合150亿元,再加其它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能达到400亿元左右。
  节能材料方面,需求增长迅速,全球碳纤维市场正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自动化技术
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产业规模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传感器网络实现低成本化及标准化
我国物联网标准初步建立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奠定未来能源供应基础
智能电网带来发电上网的时代变革
智能电网将给设备制造业带来变革
绿色工厂技术
工业门也节能
自动化“设想”打造“数字化”工厂
飞利浦“绿色工厂”加速节能改造
新能源技术
谈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能源新政与自动化市场格局
ABB:领航风电“高”“低”领域

无线技术
WISA无线技术改变生产移动控制方式
无线传送让您远离危险
无线技术在工厂中的实际应用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助推大工件生产再攀高峰
机器人唱响现代化生产的弧焊之歌
机器人技术以空前速度得到普及

电机节能技术
挖掘电机高效节能的新商机
电气巨头掘金高效电机市场
电机企业需进一步推进高能效电机
变频传动技术
节能政策或催化变频器市场井喷
传动系统市场节能潜力巨大
中国节能时代 变频器的机遇与困惑
  低碳时代 自动化大有所为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是节能减排,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正是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武器。自动化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么,在低碳经济时代,自动化企业主要的市场在哪些方面呢?
  智能电网。未来智能电网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而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嵌入式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以提供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包括带LCD驱动器的MCU、用于电力调制解调器的数字信号控制器、集成ZigBee的无线解决方案的自动化企业商机无限。
  能源市场。能源是每个自动化企业都着力开发的市场,且能源管理已成为自动化之于工业的新价值。能源新政中,火电将失宠,核电、风电、水电成为主角。这一变化的结果是:除去核电的流程行业特征,风电及水电更趋于工厂自动化特征,也即电力行业的流程特征渐弱,顺序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SCADA需求渐强。就产品市场而言,电力行业对PLC、专用控制系统、变频器及伺服系统的贡献度将会更大。
  电机节能。电机耗电占社会总耗电量的60%以上,电机节能备受市场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直接带动了电动机的需求,其市场规模约800亿元。虽然电机节电系统机会众多,但也面临介入困难的尴尬局面。从长远看来,调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类交流电机,率先应用变频技术的企业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无线通讯。无线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性价比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方案,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高能耗的时代即将过去,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走来,ZigBee无线组网技术和定位跟踪技术将在电动汽车产业开始发挥更为耀眼的应用光芒。除汽车产业外,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公交、数据采集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市场。
  绿色工厂。即工厂通过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系统、自动化以及强大的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和环保技术,来提高产能、降低功耗,达到污染零排放,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工厂,可谓是自动化业的传统市场,但随着国家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和现代化技术改造,对工厂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光伏发电与建筑的结合,成为了国家引爆光伏发电内需的第一个切入点。
  光伏产业。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趋势。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自动化产品与技术。一旦国内光伏市场在内需的支持下进入稳定与成熟的阶段,自动化产品的市场也将随着光伏设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升级,得到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提高管理运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未来,有效整合消防、安防、无线覆盖、光伏发电等楼宇控制系统和解决方案需求强劲。

本专题由中华工控网( www.gkong.com) 策划制作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